第504章缙绅出海,海瑞中进士!(第2页)
“何必说这些不可能之事。”
徐阶讪讪一笑。
“念了上千年的东西,就算是骗人的,听的人多了,也会有不少真信了的人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能既要还要,赶紧和家人商量一下吧,是出海还是彻底洗心革面,当尽快做决定!”
徐阶说后,孙承恩就一脸不甘地问着徐阶:
“阁老,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目前看来是没有的,毕竟当今天子是汉家天子,如果是蒙元那样的异族天子就好了!”
徐阶尴尬地笑了笑,随后就无奈地感叹了一下。
徐阶的确没想到任何办法,但他也的确跟孙承恩一样,不喜欢现在的大明。
即便……
徐阶现在已经让徐家成为了松江府最大的地主,而让自己徐家从松江最大的产棉大户变成了产粮大户。
但随着汉人民智逐渐提升,地位逐渐提高,让他徐家这样的大地主也很难再像以前的大地主一样可以我行我素,这让他们徐家当大地主的体验远不如以前。
所以,徐阶在理性上已经有将来迁居海外的打算。
毕竟他也在海外待过,做过一任倭国的宣抚使。
他知道在海外可以多“自由”,人上人的体验有多充实。
正因为此,他会劝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守旧派迁出去,响应朝廷号召,去外面继续享受官绅优待的特权。
但徐阶在感性上又不想离开。
因为这块熟悉且承载了他许多记忆的土地太让他迷恋了。
不过,严嵩倒是没有这些纠结的心态。
他的个人自尊心不是那么强。
要不然,他的妻子也不可能成为悍妻。
但他对权力的渴望比徐阶更大。
所以,他可以为了获得更高的权力地位随时调整自己的道德底线。
皇帝如果需要他做一个爱民如子的贤臣,他会比张璁还要爱民。
皇帝如果需要他做一个视民为贼的奸臣,他会比所谓那些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的太监还要恶毒。
因此,在次日,严嵩在内阁见到徐阶时,就主动对徐阶说:“徐阁老,鄙人昨晚想了想,觉得陛下所思之方略确实当为开天下万世太平的宏图大计,不知阁老意下如何?”
“陛下自然圣明,元辅也着实睿智。”“这样做自是利在千秋!”
徐阶笑着回答起来。
严嵩听后笑了起来:“甚好,甚好,我们内阁既然统一了意见,就奉旨请廷臣们来议议吧,这件事当尽快订下来,陛下还等着我们答复呢。”
“元辅说的是,一切遵照元辅的安排。”
徐阶继续笑着回道。
于是,吏部尚书熊浃、礼部尚书孙承恩这些廷臣都被请到了内阁。
严嵩和徐阶也向这些人传达了圣意。
而廷臣们倒是都没有意见,皆呼陛下圣明,甚至连惊讶之态也没有。
因为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事。
朱厚熜现在的确是没有谁敢明着反对他的提议的。
他下旨让阁臣公卿商议商议一下,很多时候也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而当朱厚熜从严嵩和徐阶这里知道他们和廷臣们都没有异议后,便抚掌而笑说:“很好,那就这样筹备着办吧。”
严嵩和徐阶皆拱手称是。
于是,在这不久后,礼部尚书孙承恩连上两道奏本。
第一道奏本是以娼妓与赌博之业,有坏天下世风循于礼教正途为由,而请禁天下娼妓赌博之业,而只因考虑到两京十三布政司之外多为未教化彻底之地,若强行杜绝娼妓赌博之业,恐令夷人生怨,不利安宁,故可以暂不禁约。
第二道奏本是请兴教育,设师范科,增加学官,将原推行于军籍的三年义务教育推行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以使国朝不因疆域扩大而缺牧守一方和宣教一方之才。
孙承恩虽然内心不希望天子让汉人太被当人看,太容易获得教育的机会,但因畏惧天威,他还是违心地尽了一个礼部尚书该有的责任。
因为管理世风与教育本就是礼部之责,礼部尚书也本就有对天下礼政有针砭纠正之责。
内阁自然票拟同意了孙承恩的奏本,还按照圣意,明确教坊司改为礼乐司,且增设理藩司,负责本朝藩属之事,两京和十三布政司各设一师范学堂,且增设学部,管理天下学堂与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