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176章 真的有矿(10k)(第2页)

 不过这种出行方式吸引的主要是中产阶级,富人主要使用自己的马车,穷人则乘坐普通马车或选择水运,速度慢但成本较低。 

 随着铁路大发展时代(19世纪中期)的到来,收费公路信托退出历史,此后道路管辖权几经易主。 

 地方高速公路最先由堂区委员会接管。 

 1890年前后地方政府重组后,县或县自治市议会成为地方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但更高级别的主干道路和高速公路则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 

 1912年至1916年期间,道路委员会负责管理道路,与地方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战时道路改进计划。 

 估计几年后,道路委员会的职能,会移交给新成立的交通部,引入全国性的道路分类系统。 

 从此,道路改善补助金依据道路等级来设定。 

 前机动化时代的相关立法和政策演变,促使了英国国家路网的形成。 

 但无疑,国家主干道路网络为机动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充分的硬件基础设施。 

 道路基金方面,1907年,自由党政府通过了道路改善基金的提案,根据发动机马力征收车辆税,并辅以汽油税。 

 即机动车使用者应为其车辆缴纳年度税,并纳入国家基金,分配给地方当局用于道路维护和改善。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基金所得资金也在增长,这对财政来说是一个相当诱人的收入来源。 

 英国早期艰难的陆路运输使得大宗货物的运输由陆路转向沿海水运,辅以河口和内河航运。 

 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通过《议会法案》对河流进行了疏浚,并建造了运河。 

 1761年,曼彻斯特布里奇沃特运河开通后,一系列运河项目逐步开展,将各条河流连接贯通,为迅速工业化的中部城镇提供了廉价便利的水上交通。 

 然而,因为所有权分散,运河和船闸的建造尺寸无统一标准,导致货物无法直达运输。 

 英国的水运

网络并未能挑战铁路作为大宗货物主要运输工具的地位,曾经辉煌而又短暂的运河时代就此结束。 

 在早期的发展中,英国的铁路与水运类似。 

 地方铁路公司通过获得《议会法案》批准建造相对较短的线路,以满足特定需求,但货物的直达运输需求仍难以满足。 

 因此,19世纪40年代,英国建立了铁路清算系统,清算不同公司之间运输货物的收入。 

 19世纪中期,在议会的支持和企业家的投资热潮下,铁路建设权竞争日趋激烈。 

 可以说,议会在整个19世纪参与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和运营等各方面的立法工作。 

 之后铁路日益重要,不仅是因为在议会发挥的作用下铁路网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还因为蒸汽机车的技术进步,运输速度和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使驿站马车和内陆水运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而消亡。 

 19世纪下半叶,新铁路不断发展,包括农村支线、重复干线和一些城市郊区线路。 

 但是,由于铁路运输的规模效应,议会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现有企业的“合并”问题。 

 到20世纪初,由十几家公司控制英国大部分的铁路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铁路系统被政府接管,并加强了协调运作,促使铁路建设竞争局面结束。 

 尽管当时铁路运输盛极一时,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面对小汽车的冲击,铁路运输也逐步衰落。 

 机动化到来之前,城市客运一直以道路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在大型城市中,尤其是在伦敦,出现了电气化的郊区铁路,但这种交通方式主要是服务于中产阶级和富人。 

 随着有轨电车的产生,才推动了“公共汽车”的发展。 

 总之,汽车的发展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雷克现在,甚至战后再进入机动车领域都不算晚。 

 而且这几年正好可以让汽车界自由发展进步,等他准备好更充裕的资金进厂,直接动手挖人就是。 

 让其他公司努力培养出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这才是21世纪的商业理念。 

 有现成的吃,谁特么自己买菜做啊,费不费事? 

 雷克相信,战后肯定会有一批汽车品牌破产重组,只要他有足够的钱,想买什么品牌买不到? 

 至于煤,雷克反而不怎么看重,这玩意其实挣不着什么钱了已经。 

 当然,要是放到七八十年代的华夏,或者说20世纪末期的华夏,那就另当别论了。 

 煤老板的诞生绝对是吃了时代红利了。 

 就好像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英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程都是一次重大的转折点。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那些在燃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和隆隆作响的机器,曾是那个辉煌而伟大的工业时代的象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很多,但英伦三岛分布广泛、易于开采、运输方便的煤炭是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与文明”,煤炭,不仅引爆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而且一次次拯救了英国的命运。 

 推动英国从偏居一隅,走向世界之巅,成就了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 

 其实在工业大发展之前,不管什么国家都会面对燃料危机,就像英国,不得不进入“煤炭时代”。 

 跟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中世纪的英国,木炭一直是生活和生产最主要的燃料。 

 虽然早在13世纪,英国一些地方就发现并采挖煤炭,不过,这种被称作“海煤”的煤炭。 

 当时只是贫困家庭因无力购买木炭,而用来作为家庭燃料的少量补充。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英国,对煤炭的利用并不多,甚至根本不利用这种资源,社会对它的依赖性也极其有限。 

 特别是煤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黑烟、煤尘和刺鼻的怪味,给伦敦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1307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禁令,明确“伦敦及其近邻禁止使用煤

”。 

 进入16世纪后,随着英国人口大幅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冶铁酿酒等手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 

 据史料记载,单单是伦敦的酿酒业,每年就要烧掉两万车木头,而消耗木材的大户——冶铁业则更让人瞠目结舌: 

 一个普通的炼铁厂,一年就要消耗400英亩的林地。 

 不但工业生产需要木材,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木材,加之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进一步加剧了英国林地的缩减速度。 

 早在17世纪最初的10年,英国的木材资源供应已经非常短缺; 

 到了18世纪初,英国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5%~10%,木材变成了一种战略储备资源,成为了一种限购限量的稀缺商品。 

 作为生活和生产都不可或缺的木炭,随着木材资源的严重缺乏,价格也越来越贵。 

 一车爱尔兰装运的木炭,当地售价10磅,到伦敦一转手,就可以卖到17磅。 

 稀缺而昂贵的木炭,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成了制约当时英国钢铁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命运之手都将煤推上了英国的历史舞台。 

 到1603年,也就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煤已经成为英国最重要的燃料来源。 

 到1700年,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煤矿以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突出地位,成为了英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部门。 

 而焦炭炼铁的发明,让英国快速进入了“钢铁时代”。 

 木材严重缺乏而导致的燃料危机,为英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英国是煤炭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当时,除了少量用作取暖做饭之外,煤炭作为燃料已在玻璃、制砖、酿酒、陶瓷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一开始,煤炭并没有在冶铁业中大量运用,这是因为当时落后的技术难以解决以煤冶铁带来的种种问题。 

 比如:煤的气孔度小,透气性很差,加之硬度小,在炉内受热后容易碎,更使炉内料层凝结堵塞,从而影响正常冶炼。 

 最要命的是,煤中含硫、含磷较高,会导致生铁的热脆性,使之无法锻造成形,严重影响生铁的质量。 

 用煤替代木炭来冶铁,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这一过程却花费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 

 期间许多人进行了各种尝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铁厂主杜德利,他一直在尝试用煤炭代替木炭来炼铁,不过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后来,英国人发现把煤放在火上烤,烤制过程中能够把煤炭中的大部分杂质去除掉。 

 终于在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成功地将煤炼成焦炭,用这种焦炭炼出来的铁,质量就非常好。 

 有了焦炭,并且对焦炭炼铁实现了多次重大技术突破。 

 特别是对鼓风设备的进一步改进,18世纪中期的英国便彻底摆脱了对木材的依赖,铁的产量由此大幅提高。 

 焦炭炼铁引发的冶铁革命,不仅拉动了英国煤矿业的进一步繁荣,也引发了钢铁业及相关行业的巨大发展。 

 价廉质优的钢铁,使得各种新型的动力机械得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同时,铁路、轮船和工程建筑领域的铁构件,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至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全面开启,英国快速进入了“钢铁时代”。 

 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把英国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被广泛应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蒸汽机的发明恰恰源于采煤的需要。 

 也正是因为蒸汽机在煤炭开采中的作用,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推广价值的情况下,得以生存下来,直到仪器修理工瓦特的出现。 

 英国是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探明储量约450亿吨,占世界的9.1%,煤质好,易开采。 

 尤其是主要产煤区附近,无一例外都分布着河流,或紧靠海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英国人能方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