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出海;重返第一海军大臣(15k)(第2页)
舰长室内,雷克目光深沉,望着一眼不见头的海平面,抱着肩静静的站在那。
布莱克站在他斜后方45度,在‘勇士号’上,他不但是雷克的贴身保镖,还要身兼大副。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见瞭望塔上的水手挥舞着小旗,立马来到雷克身旁低声道:
“雷克少爷,瞭望员发信号了,可以出发了。”
“那就出发吧,通知船长起航。”
一声令下,全船水手都行动起来。
由于风力不大,起航阶段采用蒸汽动力,十锅炉同时工作,巨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发出‘呜呜’的气鸣声,这是独属于蒸汽轮船的魅力。
很快,雷克感觉脚下甲板在颤抖,百米巨轮缓缓脱离泊位,朝深蓝海域驶去。
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勇士号需要近20多名大力水手在船底负责铲煤工作,每小时大约能消耗煤炭近一吨。
而整个甲板底层大约能储备850吨煤炭。
在这里工作的水手也是船上最辛苦的人,他们不但要承受又苦又累的活,锅炉燃烧的温度可以让底部达到50多度。
这艘船如果在全部使用煤炭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只能达到2100海里≈3889公里。
所以这个蒸汽动力系统主要是在战斗中使用,日常巡航则通过风帆来完成。
在两个系统同时运作的情况下,勇士号最大可以输出5267匹马力。
航行时速可达17节,比不上超级战列舰,但比起传统风帆舰快多了,也灵活多了。
不过这艘船存在一个非常重大的设计缺陷,就是它的船身太长,有128米,并且这个船都没有转向助力系统,要转动这个方向盘的重量达到了上千斤。
而从左舷转到右舷的跨度有6圈,可以说转向是这艘船的噩梦。
后来勇士号在海军总建造师“艾萨克·瓦茨”的建议下,回炉重造了两组方向盘,一组是位于船尾的上层甲板,一组是位于船头。
每组方向盘是由4个,直径长达1.5米的转向轮组成,需要由16名大力水手同时完成在紧急转向。
因为这些浮夸的设定,也让勇士号成为历史上最难操作的船只。
这也是为什么雷克必须要请出这些海军学员的原因,一般人玩不明白。
这帮海军学员或多或少都在‘勇士号’上训练过,熟悉这艘船的操作方式。
不管你怎么说,‘勇士号’载着300勇士再次出海了。
雷克不知道,在勇士号渐行渐远的时候,费舍尔男爵站在自己位于军港的办公室里驻足眺望。
而他身边的是第二海军大臣布兰登罗素。
两人皆是一身戎装,雷克确实不清楚,
就在他出发前一晚,费舍尔男爵正式回到第一海军大臣的岗位上了。
而他之所以比原世界更早回到军队,完全得益于他那两篇报告。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因为雷克的存在,提前引爆了海军内部战列舰和潜艇两派的斗争。
现在费舍尔男爵提前回归海军部,并重任第一海军大臣,说明,以他为首的潜艇派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还停留在巨舰大炮的阶段,潜艇最怕什么?
是一整个舰队!
如果是单对单,潜艇更怕驱逐舰和巡洋舰。
对于落单的战列舰,甚至航母,只要战术运用得当,潜艇一点不虚,甚至可以围着对方猛揍。
等一战打完,雷克绝对会向费舍尔男爵提议大力发展航母和驱逐舰,这才是现代战争该有的标配。
当然,潜艇的角色不能忽视,等什么时候核动力潜艇出来了,那就是一锤定音的大杀器。
但核动力还太远,不着急。
航母才是二战决定胜局的关键。
但不管是什么吧,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势。
就像潜艇遇到驱逐舰,就像老鼠遇到猫,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敢招惹。
驱逐舰比战列舰小得多,火力装甲都不行,为什么潜艇单单害怕它呢?
其实,这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潜艇遇到反潜驱逐舰真没什么好办法,技能上被克制的死死的。
人家驱逐舰本来就是为驱赶潜艇、鱼雷艇这种目标而诞生的,天生自带加成。
甭管二战的潜艇,还是21世纪的潜艇,遇见驱逐舰最好低下头,装不认识悄悄的跑掉,跟水面舰艇比枪论炮,那是绝对不行的。
二战的潜艇吧,性能差,速度慢,大部分时间在水面航行,主要靠声呐和目视搜索,用直航鱼雷攻击。
一旦被驱逐舰发现,就会被反潜编队围殴,跑都跑不赢。
二战潜艇水面速度才十几节,水下速度更慢,全速7、8节,一两个小时就没电了。
而驱逐舰航速都在30节以上,甚至35节以上。
潜艇跑好久,人家一会就追上来了,驱逐舰以s型机动,或多艘舰艇拉网式搜索,用深水炸弹和反潜鱼雷一起招呼。
潜艇对头顶上的驱逐舰无能为力,就算用直航鱼雷反击,驱逐舰也能凭高速度,加速快,吃水浅轻松躲开。
潜艇只能静音潜航悄悄跑,或坐底关机,祈祷深水炸弹炸不着,祈祷驱逐舰有事快点走。
而战列舰体型庞大,机动差,吃水深,面对潜艇就像大象遇到老鼠,有劲使不出。
航母也一样,没什么反潜能力。
然而二战潜艇最多在水下坚持二十几个小时,若高速机动,一两个小时就要上浮充电。
只要驱逐舰有耐心,耗也能把潜艇耗死。
潜艇一上浮,只能束手就擒。
二战潜艇上有甲板炮,但想跟驱逐舰对轰,绝无胜算。
驱逐舰武器多,火力猛,机动好,损管能力强,只要没击中要害,挨几发炮弹一样在水上漂浮。
潜艇就不行了,脆弱的外壳受一丁点儿伤害,也不能下潜了。
等对方反潜编队来了,啥也别说,光剩眼泪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潜艇技术飞速发展。
常规潜艇点亮了Aip技能,水下潜航时间、静音水平大大提高。
核潜艇更是以无限航程,大潜深,高航速成为威力无比的“大洋黑洞”。
可人家驱逐舰的科技树也在同步生长,相比二战的驱逐舰,不但吨位增加,武器变多,探测水平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舰上还搭载了1~2架反潜直升机。
反潜飞机+驱逐舰的强强组合,核潜艇也要退避三舍
。
有些潜艇上装备了远程反舰导弹,但主要以饱和攻击方式,打击航母这样的高价值目标。
通常还需要作战体系的支援,由预警机、卫星等第三方平台提供目标信息和中继制导,才能发挥战力。
再加上反舰导弹动静太大,一出水就意味着潜艇暴露,跑得再快,也比不过反潜机啊。
现代潜艇上的鱼雷先进多了,有声自导、线导等等。
但驱逐舰也有声诱饵、气幕弹等多种反制措施,还能用反潜火箭弹、反潜导弹远距离打击。
舰载反潜直升机带着吊放声呐、浮标声呐、深水炸弹、反潜鱼雷直扑而来,精确定位后就能迅速开火。
潜艇对反潜飞机也没什么有效反击能力,潜空导弹各国都在研制,但到雷克穿越过来时也不成熟,就算有也只是拼命用小匕首。
综上种种原因,反潜驱逐舰仍然是潜艇的“克星”之一,潜艇害怕它非常正常。
安全第一,保命要紧,不到最后关头,哪能上去拼命,一艘潜艇多贵啊。
而雷克提出的‘狼群战术’实际上就是水面下的游击战,扬长避短,避开潜艇的劣势,尽最大可能发挥自身优势,对敌方战列舰进行打击。
布兰登罗素背着手,望着‘勇士号’的桅杆越来越细,不由说道:
“咱们这次真是赌上一切了,老师,真的要在这小子身上下这么大的赌注吗?”
“反正你我这把岁数了,就算赌输了又怎么样?他们还敢毙了我吗?”
费舍尔男爵有些无赖的说道。
“那倒是没人敢~”布兰登笑说。
“放心吧,我对这小子有点信心,他身上有些邪门,我看不透他。”
“那你真觉得狼群战术能够发挥作用?”
“就像那小子说的,初期肯定会起到作用,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尽可能利用这个战术打出优势来。”
布兰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脑中回想着雷克的报告内容。
在行动中,多艘潜艇游弋海上,伺机而动。发现目标后,潜艇分队避开护航战舰的警戒,隐蔽潜入,占据有利位置,对目标进行集体围猎。
事后,潜艇分队迅速下潜,悄然离开。
这种战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潜艇的火力和装备优势。
可以说,日耳曼潜艇运用“狼群战术”,达到了邓尼茨预想的战略目标。
1941年,盟国损失船只769.9万吨,超过美英所造新船数(718.2万吨)。
1942年,英国全年商船进口量下降到340万吨以下,比1939年减少了1\/3,对英国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但到了后来,“狼群战术”的破产,和德军的装备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在战略上,英德两国海上力量,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德国海军明显处于下风。
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元帅的雷德尔承认:
“德国要想和英国进行海战,力量是绝对不够的。”
他甚至断言:“德国舰队除了战斗和光荣沉没以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
在这种局面下,“狼群战术”实际上是以弱敌强的不对称作战。
后来,众多新型装备的出现,加速了“狼群战术”的覆没。
1941初,英国研发出“马克2”空对舰雷达,波长1.5米,在457米到914米的高度上,能够发现15公里内上浮的德军潜艇。
英军将“马克2”和“利”型探照灯相结合,使反潜巡逻机能够全天候地执行任务。
“狼群战术”初现危机。
1942年8月,德军破解了“马克2”的技术参数,研制了“梅克托斯”雷达告警接收机。
它的作用距离是雷达探
测距离的2倍。
同时,德国潜艇加装了高射武器。
面对德军的强势反扑,英军反潜效率开始下降,1943年3月,运输商船有2\/3被击沉,德军只损失了12艘潜艇。
“狼群战术”几乎掐断了英美之间的贸易联系。
危急时刻,32架装备最新10厘米波长“h2s”雷达的“威灵顿”轰炸机,及时投入反潜作战。
“h2s”的探测距离是“马克2”的4倍,其工作波段超过了“梅克托斯”的覆盖范围。
此外,60架美制B-24“解放者”远程轰炸机也加入到反潜机的阵容中,这种飞机能连续飞行18小时,在装备雷达和深水炸弹之后,盟军的反潜实力大增。
1943年夏季,盟军有了规范的战术。
英军7架反潜机并行向前,若发现潜艇,飞机在目标上空盘旋,闻讯赶来的水面舰艇,对德军潜艇发起协同作战。
美军反潜机还装备了mk24声辐射自动引导鱼雷,这种引导鱼雷能在水下对潜艇造成致命的打击。
显然,新型装备的出现,标志着立体猎潜体系的建立,德军潜艇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大为缩减。
与此同时,盟军不断加强护航力度。
1940年,英国以出租8个岛及其岛上军事设施使用权99年的代价,换取了丑国的50艘老式军舰,用于大西洋航线的全线护航。
1942年,英国海军部设立了潜艇追踪室和贸易规划室,研判各类情报,设计可靠航线,以此规避德国“狼群战术”的袭击。
1943年,按照C-3型标准货船改建的美制博格级护航航母,投入到护航反潜行列。
它的出现弥补了陆基飞机航程不足的缺陷,实现了反潜飞机对运输船的全程护航。
在盟军的立体猎潜体系的绞杀下,德军潜艇取得的战果急剧下降,自身战损却显著上升。
1943年5月,德军潜艇和运输船的损失比由初期的1:10万吨降到当时的1:0.64万吨。
1943年5月到7月,德军损失潜艇数量达到89艘,而1942年德军全年损失的潜艇数量是87艘。
邓尼兹在日记中无奈地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损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在欧洲大陆,英美战略轰炸对德国的军事工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940年5月15日到1945年4月16日,英美出动了400万架次飞机,以损失1%的代价,对日耳曼人控制的欧洲进行了轰炸,投弹270万吨。
造成德国的战争机器严重失血,潜艇制造工业遭到破坏,潜艇补充难以为继。
最后,盟军破译了德军密码,加速了“狼群战术”的失败。
二战时期,德军普遍采用恩尼格玛密码机对无线电进行加密。
恩尼格玛密码机通过三个26个字母组成的转子,对无线电进行加密。
经过加密,情报有1亿亿种编组可能。
英国情报机构一方面在技术层面进行破解,在波兰的法国专家的协助下,研制出“英国炸弹”解密机,以机器解密对抗机器加密。
另一方面英军注重收集密码情报。
1941年,英军在被俘的德国潜艇上缴获了密码本,经过分析破译了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秘密。
没有了情报加密的潜艇无处遁形,威力顿减。
二战初期,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为纳粹德军的海陆两大“法宝”。
“狼群战术”持续了5年8个月,在机载雷达的探测下,德军潜艇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邓尼茨认为除非潜艇技术有重大改进,否则“狼群战术”无法继续使用。
他坦承:“在大西洋
战役中我们战败了。”
德军投入1160艘潜艇,其中损失780艘,占67.24%,损失水兵3.2万人。
1945年5月,邓尼茨宣布德军投降后,水兵自发执行“彩虹行动”,224艘潜艇被凿沉,还有156艘潜艇移交给了盟军。
“狼群战术”最终走向了覆没。
可以说,狼群战术,失败的不是战术本身,而是败给了质量和数量。
布兰登忽然提高话音:
“老师,我想到一件事,雷克那小子在报告里提到了对于驱逐舰的警惕。”
原本勾着嘴角的费舍尔男爵,忽然变得严肃起来:
“是的,他提到了驱逐舰对潜艇的克制作用,让我们务必小心。”
布兰登虽然不是指挥天才,但对于海军一样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来,雷克的这个提醒算是正好说到了他的心窝处。
英国算是发展驱逐舰最早的国家。
但在此之前,这玩意就是个小小的鱼雷艇。
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
在19世纪后期,世界海军的发展主流是“巨舰大炮”。
战列舰主导,巡洋舰辅助,依靠更大吨位的船、更厚尺寸的装甲、更大口径的炮、更远射程的炮碾碎敌人。
但鱼雷的问世则带来了一股清流。
19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出第一艘鱼雷艇“闪电号”,同类舰艇很快得到普及。
这种快艇排水约百吨,装备30-40毫米小型火炮和鱼雷发射管,航速20节左右,能近距离发射鱼雷,威胁到巨舰的生存。
为了对抗鱼雷艇,英国又开始研制另一种军舰,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