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出海;重返第一海军大臣(15k)
回到伦敦后,雷克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出海物资,他是按照300人的规模准备的。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打仗就是打后勤。
而士兵伙食则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伙食对士气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拿破仑曾说:“汤造就了士兵”。
他们这次出海虽然不是打仗,但300号人的集体行动,如果不做好万全的准备,恐怕宝藏找不到,人就先卒了。
雷克在准备物资的时候,参考了各国战时的单兵口粮。
一战时期,各国的口粮截然不同,有的吃得好,有的吃得饱,有的吃的又不饱又不好。
就拿法国来说吧,法国士兵份粮分为三类:常规、加强(战时)和干燥(应急)。
常规口粮包括:
750克面包(或650克面包屑);
400克新鲜牛肉或猪肉(或300克肉罐头,或210克腌肉\/熏肉);
30克油或脂油;
50克干燥的浓缩汤精;
60克稻米或菜干(四季豆、豌豆、小扁豆、土豆或甜菜根“浓缩物”)
24克盐;
34克糖。
加强口粮则在此基础上增加50克鲜肉、40克稻米、16克糖、12克咖啡。
另外,法国士兵在战时可以开怀畅饮。
起初每天250克红酒,至1915年增加到半升(或1升啤酒\/苹果酒)。
战争中期酒类配额达750克啤酒,以激发士兵的乐观和无畏精神。
自己掏钱买酒也被默许。结果一到夜晚,堑壕就挤满了说不清楚话的醉鬼。
此外,法国士兵每日份粮还包括15-20克烟草。
法国士兵们对自己的餐食满意度较高。
雷克记得前世看纪录片的时候,一位法国士兵写给家人的家书表示:
【我们本星期吃了两次带腌猪肉的豌豆汤,两次甜的牛奶米汤,一次稻米汤,还吃了一次绿四季豆和扁豆、一次焖炖蔬菜。
都很好吃,甚至可以说美味了,但我们仍时不时责骂伙夫,免得他偷懒。】
这就是法国,吃饱喝足闹罢工,这是有传统的。
而毛熊呢?
他们则完全遵循了本国粗犷的风格,好不好吃不重要,吃得饱就行。
战前,一名毛熊士兵的每日份粮如下:
700克黑麦面包干或1000克现烤黑麦面包;
100克谷物(西伯利亚严寒地区200克);
400克新鲜肉或300克罐头肉(战斗连队每天至少消耗一头小公牛,一年就要几百头);
20克黄油或脂油;
17克煮糊糊的面粉;
6.4克茶叶;
20克糖;
0.7克胡椒粉。
另外,一个兵每天还能获取250克左右的新鲜蔬菜或20克菜干(干燥白菜、胡萝卜、甜菜根、芜菁、洋葱、旱芹和香芹的混合),主要掺进汤里吃。
宗教斋期内,俄军队肉食通常以鱼类(鱼干,且多数是河鱼而非海鱼)和蘑菇类(煮汤)代替,黄油则以植物油代替。
谷类大量添加到菜汤中,做成了菜粥,当时部队吃的多是小麦、燕麦、大麦和黍米,稻米极少。
如此,毛熊士兵每天餐食总重量接近2千克,摄取热量超过4300大卡,高于后来的红毛熊士兵水平。
茶叶方面,毛熊战士定量仅1.5克,如果按照“沙皇兵”的习惯每天三杯,根本不够。
一战爆发后,士兵的份粮起初大增,尤其肉类,每天达615克。
但随着战事进入僵持阶段,后勤资源减少
,新鲜肉逐渐被咸肉代替。
但总体而言,直到1917年,毛熊仍能维持士兵餐饮的定量标准,只是品质下降了。
用后世的话讲,主要原因在于物流困难,路网不畅。
后勤人员必须算着日子,驱赶大群牲畜抵达前线,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运送几十万吨面粉、蔬菜和罐头。
前线后勤占用几乎全部铁路运力,进而影响了大中城市的民生供应。
此外,当时冷藏业刚刚起步,数量庞大的牛肉、鲜菜和谷物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避免在运输和储存中腐烂。
连队的行军灶通常由低级军官监督全过程,指挥部始终密切关注士兵的饮食问题。
例如,第3骑兵军凯勒尔伯爵命令:
“鉴于肉食供应减少,我命令各单位负责人采取一切措施,避免餐食品质受影响。
要求:红菜汤和白菜汤要飘着一层油,粥里要放足够多的脂油,尤其晚饭的粥不准稀薄。”
而且,部队允许士兵找老百姓买吃的,有些军官甚至明确规定了哪些东西能买、哪些东西不能。
佩斯特热茨基少将在回忆录中写道:
部队进攻期间士兵无法获得干粮补给。穿行在荒村废墟,能找到甜菜根就算不错了。士兵袋中的面包干碎裂、霉变,吃下肚有害健康。
进入奥地利境内,一些村子虽有人烟,却对毛熊没什么好脸色。
最后,派往前方的侦察兵发现一处庄园有存粮,还有蒸汽脱粒机和磨坊。
团里一位精明能干的准尉安排非战斗人员忙碌起来,用附近大量生长的啤酒花做面包,足够满足未来若干天的口粮需求。
当时的罐头工业已经蓬勃发展,毛熊的罐头厂推出多个品种圆柱形马口铁罐头:
“炒牛肉”、“焖牛肉”、“肉菜汤”、“肉和豌豆”等。
而且,毛熊肉罐头跟红毛熊的肉罐头不一样,更像现代产品:只取牛后半段和肩胛处的高品质肉进行生产。
另外,前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制造肉罐头是预先做熟,而非连罐焖煮(把生肉块和配料装进罐头再加热)。
毛熊陆军条令禁酒,但士兵在特定日子可以获得酒类供应,包括各种节日和纪念日。
出于“医疗目的”也准许饮酒。
最后,一个沙俄士兵的背包内除了各种装备,还有所谓hЗ——“应急储备”(一个罐头和一袋饼干)。
据尝过的人说:“白面饼干十分可口,鲟鱼肉罐头(整块肉)滋味上佳。”
海军则有自己的饮食规定,在保证热量摄取的前提下替换某些食物,比如面包少而通心粉多。
舰上供应酒,这一点跟陆军不同,此外为补充维生素会多吃腌白菜或鲜菜。
相比之下,英国人吃的就差了很多。
这就看出陆上大国和岛国的区别了。
英军必须冒着德国潜艇威胁,用货轮从本土运送给养,或在作战国就地采购。
所以英国士兵的口粮比俄军和法军低劣。
虽然战争期间想方设法,向派驻法国和比利时的英国军队输送了320余万吨食品,但仍不令人满意。
具体而言,一个英国士兵的每日份粮除了面包或饼干外,只有283克罐头肉、170克蔬菜。
1916年,肉食定量减为170克,但并不意味着天天有,预备役部队三天才吃一次肉,每日3574大卡的热量标准已无法满足。
跟德军一样,英军也在烤面包时添加芜菁,以补面粉之不足。
战死的马匹可不敢浪费,基本都吃了。
大名鼎鼎的英国茶也越来越有“菜味儿”。
为保持士兵健康,英军每天给他们喝黄柠檬或青柠檬汁,豌豆汤则用随处可见的荨麻或其他
半可食野草同煮。
另外,每天有一包卷烟或一盎司烟叶。
后来有位英国士兵回忆说:
“我们曾享过福,喝茶配李子酱或苹果酱。
但饼干太硬,简直是喂狗的,我们就给扔了。
后来两只失去主人的狗不知从哪跑来,开始争抢饼干,咬得你死我活。
我就想啊,唉,真费解……两只牲畜在这里为了活下去拼命。
而我们打的又是什么?”
以为英国人很惨了?
错!
日耳曼人吃的更差。
比起法军“大餐”和毛熊吃饱饭,德国兵的份粮显得尤其低劣。
德国面积相对较小,又持续两线作战,注定了慢性营养不良在士兵中蔓延。
无论从中立邻国进口食品、掠夺被占领土,或实施国内粮食专营,都无济于事。
战争头两年,德国农业生产几乎减少一半,不仅平民陷入困境(“芜菁之冬”饿死近80万人),也对部队后勤造成灾难性影响。
战前德军热量摄入标准规定每天3500大卡,1916-1917年竟低于1500-1600大卡。
于是“代食品”变得十分普遍:芜菁甘蓝代替土豆、人造黄油代替动物黄油、糖精代替糖、大麦粒或黑麦粒代替咖啡……
那些经历过1917年饥荒和1945年饥饿的人日后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第三帝国崩溃更难熬。
具体来说,德国士兵的每日份粮包括:
250克饼干;
200克肉或170克熏肉;
150克罐头蔬菜;
25克咖啡。
指挥官有权根据情况发放酒类——瓶装啤酒、散啤酒或1杯白兰地。
指挥官通常不允许士兵在行军期间喝酒,但堑壕中可以适度饮用。
然而到了1915年底,这种纸面上的定量也难以为继。
前线战士甚至连掺杂芜菁甘蓝和木粉的面包都不够吃!
份粮的蔬菜也被芜菁甘蓝取代,1916年6月肉食开始不定时配给。
德国士兵还抱怨战线附近水质恶劣,甚至泡过腐烂的尸体。
虽有过滤水,但无法满足需求(一个军用水壶装0.8升,人体每日需要2升),马匹就更别提了。
严格禁止饮用生水的规定形同虚设,导致各类本不该出现的疾病蔓延,非战斗减员严重。
比起上述这些国家,丑国就完全是土豪作风了。
一位历史学家指出:丑国远征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得最好的军队,一名士兵每天的伙食费用为26美分。
在一战中,美军伙食标准分为三种:战壕口粮、备用口粮、应急口粮。
在战斗不激烈或者是非战斗情况下,执行战壕口粮标准。
战壕口粮以加工过的炖牛肉、腌牛肉、鲑鱼和沙丁鱼等罐头食品为主;
外加面包、盐、糖、速溶咖啡、酒类、香烟组合而成的套餐。
备用口粮则是在战事应急、厨房无暇供餐的情况下,预留给士兵一天的备用口粮。
备用口粮包括450克的腌牛肉、220克的面包或者分量减半的干面包、还有68克的糖或者4.5克左右的细盐,外加一个小纸包的速溶咖啡粉。
应急口粮则是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提供,包括由牛肉粉、小麦粉混合各种调味料制成的条状“能量棒”。
一般每块为85克,三块即为一组,配合三根巧克力条,构成了应急口粮的主要成分。
应急口粮包装在一个不大的椭圆形盒子里,装在士兵的特殊口袋中,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还只是陆军的口粮,海军还不一样。
当然了,不管是什么军,现在的
生活条件都比以前强太多了。
在19世纪罐头和20世纪冷藏技术出现之前,硬饼干一直是士兵和水手在长途航行中的主食。
这是一种用面粉和水做成的又厚又硬的饼干,因为加热了两次,所以很难折断。
硬饼干是19世纪末英国皇家海军的三种口粮之一,另外两种是腌牛肉或猪肉,以及啤酒。
现在,硬饼干仍在海军的储备中,但现在它已不是日常食物,而是应急食品。
根据1588年阿马达尔海战时的记录,水兵的每日标准是1磅饼干、1磅腌牛肉和1加仑啤酒。
航海开始的时候,还会有新鲜的农产品,但这些农产品耗尽后,就只有这3种食物成为营养源。
直到17世纪中叶,海军提供的粮食供应都还是相当荒谬的。
它充满了各种弊病,有时还会提供腐坏的食物。
甚至有时连啤酒都坏了,牛肉里混入老鼠,硬饼干上有很多象鼻虫。
因此,得到这种糟糕食物的水兵们越来越不满,在当时这成为很大的问题。
现在要强很多,至少雷克弄出了压缩饼干。
而这次出海,压缩饼干也是主要的干粮之一。
考虑到海上航行、搜索海岛,以及遇到意外绕行等因素,雷克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在海上滞留时间超过4个月,以此来准备物资。
压缩饼干就备了18吨。
午餐肉18吨。
淡水2万加仑。
按照每人每天2升水来计算,120天,2万加仑就是最基础的保障。
当然,到达丑国以后他们肯定要进行淡水补充的。
这2万加仑就是应急用的。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活羊、活鸡,牛肉、猪肉,当然,蔬菜是少不了的。
出海以后,绿叶菜的消耗是最大的,但基本也就是在初期能吃上,不是说不能带,是带了也没用,都得坏。
总之,雷克在吃这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为此还带了一整个厨师团队。
他很清楚一件事,如果不让大家吃好,是很容易闹出哗变的。
虽说这次出海的大部分船员都接受过军事化训练,有纪律性作保障,但人性这东西是很难把控的。
雷克需要把威胁降到最低。
另外,火力方面,由于海军考虑到潜在威胁的问题,要求‘勇士号’进行改装,撤掉了一半的舰炮。
但对于一艘民用船只来说,即便撤掉一半也足够用了。
而撤掉的主要是顶部甲板的110磅舰炮,只保留了前后各一门,另外,火炮甲板也撤掉了10门68磅炮。
撤掉之后,勇士号就只剩下22门舰炮。
即便如此,雷克还是往船上放了400发炮弹,足够打一场小型海战了。
主要是这种炮弹海军武器库里还囤了很多,放那不但危险还没什么大用,还不如卖给雷克换人情呢。
按照这个火力配备,千吨以下的海盗船看见他们只有逃跑的份儿。
经过这样改装后,船速和灵活性势必会有所提升。
换句话说,打不过还可以跑呢。
除此之外,雷克还在船上装了起重设备,打捞设备,所有寻宝能用得到的设备全给搬了上去。
这次他们将从朴茨茅斯出发,毕竟勇士号就在朴茨茅斯完成了出海保养和改装。
而一应物资也通过火车直接送到了港口。
包括此次出海的人员,也都利用出海准备这段时间,接受了航海培训。
雷克不允许自己的船上出现废物,自己除外。
因为这次出海时间无法确定,杰森、安娜、妮娜这三位职业寻宝人除了学习航海知识,剩下的时间基本都跟家人在一起,尤其是他们的孩
子们。
雷克也大方,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了朴茨茅斯,跟费舍尔男爵打了个招呼,将他们安排在部队生活区,最大程度的解决了三人的后顾之忧。
还有什么地方比军队更安全?
但他们不知道,待在这里更方便雷克监控。
最终出海时间定在了4月底,出海前三天,雷克回了趟梅德斯通把莉娜给喂饱了,这次出海他没有带女人相随,主要是怕影响自己拔刀速度。
出了海以后,最忌讳的就是犹豫,关键时候必须得当断则断。
而且,谁能预料在海上会遇到什么?
万一遇到海盗团呢?
勇士号实力再强,也会被乱拳打死的。
女人要是被海盗俘虏,将要面临什么,不用说也知道吧?
...
这一天,天色阴沉,微风,浪不大,适合出海。
雷克拒绝了所有人的家属相送,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船上的螺丝,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能决定他们生死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