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进洞(15k)(第2页)
1915年12月底,英国终于也投产了自己第一种与机枪同步器,它由维克斯公司的工程师乔治·查林杰。
这种同步器与福克的设计十分类似,但由于传动杆过短,导致它安装到部分机型(比如布里斯托侦察机)上会有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妥协不得不安装在机头侧面,这样又增加了瞄准难度。
此外英国还有数种其他的同步器投入生产,彻底解决了机枪前向射击的问题,终于可以挽回劣势。
在拥有超小转弯半径的索普斯三翼机服役后,协约国甚至又一度夺回了制空优势。
然而随着福克dr.i三翼机服役,同盟国再一次获得压倒性胜利,并造就了红色男爵的神话。
福克dr.i三翼机的机动性更强,且装备了两挺带同步器的lmg 08机枪,只装备了单挺机枪的索普斯三翼机在它面前毫无优势。
以至于英国直接给飞行员下达了“不要与福克dr.i战斗机比拼空中格斗”的命令。
但总的来说,发展到这个阶段,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战斗机已经开始走向趋同,早期那种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设计已经越来越少了。
机枪在装上飞机的过程中,还无意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枪械种类——冲锋枪。
1915年意大利研制成功了一种航空机枪维拉·帕洛沙,用于给双坐飞机的副驾驶配备自卫火力。
这是一种双管机枪,每个枪管都有一套独立的击发机构,每分钟射速高达1500发,远超当时的维克斯机枪和刘易斯机枪。
这种机枪与传统机枪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的不是全威力步枪弹,而是9mm的手枪弹。
但在随后的实战中,这种机枪被证明威力不足,9mm手枪弹很难击落敌机,但是它相对轻便的重量和较低的后坐力,十分适合步兵在近距离做火力压制。
因此这种概念在陆地上大放异彩,启发了各国的轻武器设计师,到二战已经成为了步兵广泛装备的一种武器。
早期的机枪因为都是中口径机枪仍然存在威力不足的问题,于是也有设计师动了脑筋,试图将小口径机关炮装到飞机上,用来对付飞机和地面单位。
考虑到小口径机关炮的重量和后坐力,一战时期的机炮一般都是加到轰炸机上。
比如德国的贝克式m2 20mm机关炮,即后来的厄利孔 20mm机炮,就装在了当时的g.iii轰炸机和 Aeg g.ivk对地攻击机型上。
丑国在水上飞机上使用了戴维斯2磅无后坐力炮用于反潜。
法国在自家布雷格5 Ca.2轰炸机机头位置安装了一门哈奇开斯37mm加农炮。
但以上火炮都是无法连发射击,因此实用程度很低。
受到以上启发,英国则研制了一款C.o.w 37mm航炮,做到了全自动射击能力,理论射速高达90发\/分;可惜投产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总的来说,一战时期的航炮远不如机枪受到重视,也没有获得突破性发展。
原因就是机炮在轻量化,低后坐力化上做的仍然不够好,很难实用。
即便是姗姗来迟的Cow 37mm机
关炮,也只能使用5发弹夹,火力持续性根本没法看。
由于一战期间,协约国屡屡遭到德军气球和飞艇的侦察袭扰,为了能够高效地摧毁这些讨厌的飞行器,法国军官勒夫里尔发明了一种火箭。
将10枚火箭绑在飞机的机翼两侧,每一枚火箭都拥有200g黑火药装药。
飞行员可以一次性将所有火箭发射出去,但因为准头极差(想象一下窜天猴的轨迹),这种火箭只能在距离目标115米内发射。
由于飞艇和气球使用的是氢气,因此火箭可以起到较好的纵火效果,比航空机枪有效得多。
不过这种火箭本质上只是康格里夫火箭的变种,与二战所使用的火箭弹性能相去甚远,只在战术思想上得到了继承。
尽管一战开始时,各国的参战各国航空技术能力不同,初始状态不同。
但随着战争烈度的升高,必然导致各国都追求最为科学和高效的技术路线,也最终导致了双方的飞机设计上的趋同和机载武器趋同。
通过4年的残酷厮杀,到1918年战争结束前,双方用无数战士的流血换来了的机载武器的正确发展方向,才为后来的航空武器发展确定了基本旋律。
所以说,现在连普通飞机都没有确定发展方向,又怎么可能发展出有战斗力的舰载机呢?
而且这个时期的空中战斗受制于飞机本身的性能、战术水平等,可谓千奇百怪,堪称空中马戏团。
一开始的空中战场,好像还在中世纪的骑士风度统治下,双方飞行员在空中见面之后会互相打招呼。
当时的飞机也没有武装,军用飞机全世界加一起还没有1000架,而且飞行员自视很高,不想和浑身泥巴的陆军一样。
一战爆发后三个星期便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击落战果。
8月25日,英国h.d.哈维.凯利中尉率领的皇家飞行队第二中队的一个三机小队,在孟斯南面法国战线附近发现一架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德国“鸽式”飞机。
哈维.凯利中尉立刻抢占德机正后方位置。
他的两个队友也占据了德机左右两侧的位置,德机在惊慌失措之下企图俯冲脱离,但被三架英机紧紧围困死死咬住不放。
逃跑未果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找了个空地着落,德国飞行员落地后迅速逃跑,三架英机也在附近着落搜寻但未能找到该飞行员。
三个人就将德机焚毁然后驾机离开。
第一个在空中开火的飞行员已不可考,但一般认为是地面战场的血腥刺激了他,认为身为军人不可以再这样优哉游哉。
在遇到敌机后用随身携带的手枪开了第一枪。
这之后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机把机枪装到了双座飞机上,空战就此开始。
也是在孟斯,高歌猛进的德军向巴黎推进过程中,英法联军在这里抵挡住了德军的推进。
8月22日英国皇家皇家飞行队的一架飞机在例行侦查时,发现英军左翼的法军已经撤走了。
英机立刻通知英军地面部队,英军随即后撤避免了被德军穿插包围的危险。
从此以后侦察机开始普遍安装无线电台,以便把侦察到的情况及时通知。
这时另一个用途更加大力推广了,那就是火炮校射。
在空中火炮的射击效果可以看的很清楚直观,以前是由侦查气球来完成,但飞机比气球更加灵活好用,取代气球只是时间问题。
对战争影响最大的是飞机开始尝试战略轰炸。你一定以为这是德国的戈塔giv在1917年开始的“土耳其十字行动”,但第一个执行战略轰炸的就是一直被我们鄙视的意大利。意大利的航空科技在当时一点也不落后,在战前就有大型轰炸机的研制能力与计划。
1915年5月23
日,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型轰炸机的研制与制造就开始走上快车道,7月23日,第一个装备卡普罗尼Ca.1的轰炸机中队在威尼斯成立。
1915年底,意大利又组建了四个卡普罗尼轰炸机中队,共有40架轰炸机。
他们定期空袭奥匈帝国的军事、运输和工业设施。
1916年2月18日,首次轰炸了卢布尔雅那,接着空袭了战线后方的奥军的司令部。
1917年8、9月,对波拉海军基地的空袭规模最大,从三个机场起飞的24架轰炸机参加了这次行动。
1917年1月6日,意大利轰炸机对奥里斯蒂纳火车站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战果非常辉煌。
驻守在车站的奥地利军队打开探照灯搜索意大利的轰炸机,反而为其标明了目标。
1918年10月22日以56架卡普罗尼轰炸机和142艘飞艇对波拉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
意大利是整场战争期间实施战略空袭的唯一国家。
其他国家的空袭不管轰炸什么目标,都是为了提振国内民心士气和通过反击使敌人遭到极其轻微的破坏而已。
所以一战之后最先进的空战理论由意大利人杜黑开创也就不难理解了。
德国的轰炸机联队是在1917年才开始对英国本土开始大规模空袭,规模和影响更令人关注。
以前的“齐柏林”飞艇所造成的不过是恐慌与混乱,只有飞机的空袭才造成真正的损失与威胁。
据战后统计飞艇一共空袭英国51次,飞机空袭52次。总共投掷了9000枚炸弹,共重280吨;
造成死亡1413人,受伤3408人。
单次最大伤亡是1918年1月28日奥德汉斯印刷厂的一台印刷机被一枚炸弹爆炸后,穿透地板坠落在下一层躲避空袭的人群中,死38人,伤85人。
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成立了一支部队去报复德国,1917年10月只有一个联队,到1918年5月就有4个。
4月1日这支部队被正式命名为英国皇家空军,世界上第一支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空军出现。
英国皇家空军在战争中起到最大的一次作用是在巴勒斯坦,9月皇家空军炸毁了土耳其军队的电话交换台,造成土军指挥混乱,支援了艾伦比的进攻行动。
英机不断在头顶盘旋,使得土军司令部惶惶不可终日。
接着后退中的土军被发现正在通过一条狭窄的隘路,19日皇家空军轰炸封锁了隘路的北端,而后配合陆军发起进攻,最终土军两个师被围歼。
这证明了空中力量的明智使用对地面战场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在海上,日德兰海战战后总结中,有一条是因为水上飞机母舰的航速过低无法伴随贝蒂的战列巡洋舰编队。
以致于英德海军是因为一艘中立国货船才发现彼此。
作战主动权没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对之后的作战造成不利影响。
而且炮战中观测不便造成命中率远远低于设想,飞机的校射功能得到极大重视,此后大型战舰的水上飞机成为标配。
1914年12月25日,英国首次用水上飞机轰炸了德国赫尔戈兰岛的海军飞艇基地。
1915年,英国海军航空兵宣称击沉一艘土耳其运输舰,尽管后来被确认为e11号潜艇的功绩,但飞机对水面舰艇的威胁已经是肉眼可见了。
在反潜作战中飞机也发挥出作用,尽管因为速度过快,航程太低无法伴随商船队成为一大软肋,但携带飞机的航空母舰的概念开始萌芽。
1917年5月20日,uC-36号潜艇,被一架皇家海军航空兵的f.2A击沉,这是第一艘被飞机击沉的潜艇
。
空战一开始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从砖头,投镖到随身手枪不一而足,最后发现还是机枪最好用。
但用在拉进式(机头安装螺旋桨)飞机上,子弹会把螺旋桨打烂。
只有安装在推进式(螺旋桨在乘员舱后)飞机的的座舱前部,但一般需要两名成员,后继发展受限。
最大的突破来自法国,在法军服役的罗郎.加罗斯,战前是著名的特技飞行员。
他人脉圈子很广,在战前就知道有人研究过机枪断续器。
但是因为螺旋桨有可能因为子弹点火速度不同(因为制造过程中工序不统一)被打断而坠机最后放弃了。
但加罗斯坚持使用,最后在螺旋桨上安装钢板造一个偏导板以便弹开子弹。
这是很危险的举动,子弹有可能会被偏导板反弹到发动机上造成坠机。
凭借这个小革新,加罗斯在1915年4月1日开始不到三周时间里击落五架德国飞机,从而成为第一个歼击机尖子飞行员。
可惜好景不长。
4月19日,他在德军阵地上空因发动机被地面火力击中,被迫着陆后被俘,因为前期他被法国大肆宣传,德军很清楚他的价值。
而且加罗斯没有及时破坏飞机尤其是偏导板,造成以后的“福克灾难”。
加罗斯飞机的前半段被送到为德国工作的荷兰设计师安东尼.福克那里,要求他予以仿制。
但福克研究后,竟然搞出了真正的实用断续器,而且设计简单实用。
这个简单的小设备,加上即将登场的伯克尔和殷麦曼,空战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以现在的眼光看,真正的空中作战在1915年底之前是不存在的。
那时的所谓空战只是指偶尔发生和无计划的。
伯克尔和殷麦曼使空战进入编队协同作战,而且空战技巧迅速实用化系统化,这才是空战的发展方向。
里希特霍芬只不过是击落协约国飞机最多,并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开拓和发展。
伯克尔成立了第二狩猎中队并担任队长,以他一贯很高的工作效率和卓越领导使这支部队成为一支训练水平和作战效能都很高的部队。
伯克尔和殷麦曼组成第一支双机编队,两人配合默契成功总结经验教训并大力推广,直到现在仍是各国空军的基本战术。
在之前的空战中双方的基本动作都是转弯和盘旋动作。
殷麦曼总结空中与敌人交战的各种遭遇,创造性的发展出“殷麦曼筋斗”空战技术。这仍然是目前世界空军飞行员的基本战术动作。
在战争中,飞机首次重大贡献可以说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
英国和法国的侦察机发现了德军战线的一个缺口,英国和法国向这个缺口发起攻击,并得以分割德军,借此将其击退。
所以飞机刚开始在一战中扮演的就是“侦察兵”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多都采用堑壕战的战术方式,为了可以确定敌人的行动和位置,飞机会在战场上空飞行,用拍照技术手段来为自己的军队输送情报。
因此飞机的首次使用是为了侦察,飞机也就这样成为了收集敌方战壕内信息的唯一手段。
但这会的信息全靠肉眼识别,所以经常也会闹笑话,误报军情。
当时,战斗都在各个战壕的泥泞中进行。
虽然飞行员可以飞越敌人防线,带回关于敌人的阵地位置、弹药位置等情报,但因为毕竟在天空之中,从上往下看,所有的士兵都好似在泥巴地里打滚。
因此会导致有一些飞行员会没看清报告了错误的情报。
有一次一个德国飞行员甚至报告说,一支英国部队正乱糟糟地跑来跑去,而且是一种极度恐慌的感觉,但其实英国的这支部
队,他们正在踢足球。
因此,在一战中,地面上的军官有时候并不愿意相信飞行员的观察,地面上的军官觉得,飞行员可能会夸大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随着战壕系统的发展和复杂程度的提高,飞行员越来越难以准确记录地面上发生的情况。
不久之后,一些英国观察员认为,用他们的相机拍摄敌方战线会更容易、更准确。
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各国的空中观察家抓住了,并加以模仿。
于是在1915年年初,正式的航空摄影被引入。
最早的照片是用手拍的,但使用附在飞机上的照相机,空中侦察效果最好。
侦察机上有两个人,一个飞行员和一个空中观察员。
德国人和英国人每天至少对整个前线拍摄两次。
战后,英国估计它的飞行人员在战争的四年中拍摄了50万张照片。
而德国计算出,如果你把它们拍下来的所有航拍照片并排摆放,它们将覆盖,德国六倍大小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