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194章(第3页)

 英格兰内部吵成了一团,一派主张只要国王认错,就还让他当国王,君臣和解; 

 另一派认为国王犯错太多,罪恶太大,不能原谅; 

 还有一派也主张恢复关系。 

 大家没吵出个结果,只好先把国王赎回来再说。 

 此时的查理一世,只要诚恳认错,其实还有生还的机会,偏偏他作死到底。 

 趁大家意见不一致,吵翻天的时候,查理一世逃跑了,他又跑回了苏格兰。 

 这次,查理一世学聪明了,承诺苏格兰只要帮他拿回王位,就把苏格兰的长老宗定为英格兰国教。 

 于是,小兰挥师南下,又去打大兰。 

 大兰不是吃素的,三两下就把小兰打趴下了,查理一世又被逮了回来。 

 这样一来,查理一世的死期也就到了,在英格兰议会军首领克伦威尔的主持下,查理一世被判50多项罪名成立,他最后的荣誉是: 

 “英格兰人民的公敌”。 

 1649年1月30日,清寒的伦敦,热闹的广场,随着“人民的公敌”查理一世血溅断头台,英格兰走进了共和时代。 

 共和时代就不提了,接下来的查理二世,更是败家的活祖宗,被人戏称为“欢乐王”,个性活力四射并奉

行享乐主义; 

 在他的治下,英国成为法国实质上的附庸(他最宠爱的法国情妇牵线引出英法联盟),国际地位下降成二流国家; 

 他的最大政绩是让英国海权大幅扩张,提升英国未来争霸的实力。 

 但是他死后没有留下合法的子嗣,虽然和情妇至少有14个私生子。 

 二世是查理一世与亨丽埃塔·玛丽亚王后的长子。 

 1630年5月29日(新历1630年6月8日)生于圣詹姆斯宫。 

 从出世起,查理二世即为康沃尔公爵、罗撒西公爵、切斯特伯爵、卡里克伯爵与伦弗鲁男爵。 

 1645年,15岁的查理被其父派往西英格兰担任名义上的总司令。 

 咄咄逼人的议会军把他逼得走投无路,最后他不得不离开英国,最后在其父的命令下去巴黎与母亲汇合。 

 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的时候他担任了背叛议会军的兵舰的司令,但是被迫返回荷兰的基地,在那里得到父亲被处决的消息。 

 以后的11年间他致力于夺回苏格兰和英格兰王位。 

 查理1650年回到苏格兰,受到了誓约派的不体面支持,但是克伦威尔在邓巴大捷后,查理的身价高涨起来,他被加冕为苏格兰国王。 

 同年8月,入侵英格兰,但在伍斯特一战全军覆灭。 

 后来他在英国各地流浪了40多天,形同乞丐,还曾在树上过夜。 

 1651年10月到达法国,法国和荷兰都拒绝接纳他。 

 转而去西班牙,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对他不感兴趣。 

 在这段流亡生活中,他穷困潦倒,有时连住旅馆的钱都没有。 

 有了钱就尽情享受,也因此精通各种艺术。 

 他的母亲和姐妹曾劝他改奉天主教,但被他拒绝。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由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为护国公。 

 理查无力镇压反叛的贵族与军官,英国政坛混乱,国会遂声明由君主制复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国恢复君主制。 

 1660年5月,查理在多佛登陆,重回英国; 

 5月29日他30岁生日时,在伦敦接受公众祝贺并坐上了圣爱德华宝座,史称“王政复辟”或“王室中兴”。 

 即位后他在首席大臣爱德华·海德的斡旋下,赦免绝大多数的圆颅人,只处死了九名签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法官,同时承认内战后的产权变动。 

 而多数英国人在经历克伦威尔废除议会、独裁严酷的五年统治之后,厌恶禁止唱歌、看戏的清教徒与其禁欲生活,以热切与爱戴的心情支持查理二世即位,庆祝道德解禁与美好传统的回归——成立君王与议会的共治政府。 

 查理从流亡到中兴的传奇故事,被英国人民广为传颂。 

 最有名的就是他于1651年为了躲避克伦威尔的搜捕,藏在一棵橡树上,并受到当地居民接济援助。 

 复辟后他封此树为“皇家橡树”,1661年公众与议会为了庆祝并纪念复辟满一周年,就把查理即位的5月29日订为国定假日“皇家橡树节”。 

 从此一直到1859年“皇家橡树节”被废除为止,每年的5月29日都会有大批人民戴着橡树叶上街庆祝。 

 1679年知名的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也把他发现的一颗星座,称为“查理橡树座”,来纪念查理躲过克伦威尔的追杀。 

 查理二世即位后两年,在克拉伦敦的安排下,迎娶了葡萄牙布拉干萨王室的凯瑟琳公主为王后。 

 天主教王后带来的嫁妆是八十万英镑与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孟买,以及维持两百多年的英葡联盟。 

 两国策略婚姻的条件是英国向荷兰施压,逼迫荷兰在1661年结束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的战争,与葡萄牙签订和约并承认巴西归葡萄牙所有。 

 查理二世一登基就狂欢纵乐、猎艳求芳,举凡斗鸡赛马、看戏派对、外遇风流等等。 

 任何享乐的事务都少不了国王的参与。 

 因此他先是被首相克拉伦敦公开指责而开始对克拉伦敦不满,后来又备受不信国教徒(即清教徒)的批评。 

 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与1666年的伦敦大火,就被不信国教者视为上帝在惩罚荒唐银乱且邪恶至极的国王; 

 不过大部分的英国新教徒却相信大火的原因是教宗指使天主教徒纵火; 

 因此事,查理更顺应国会的意愿,机智地把瘟疫与大火的政治责任推给首相克拉伦敦伯爵,使克拉伦敦

伯爵成为代罪羔羊,被迫在1667年逃亡外国。 

 虽然查理二世享受纵欲的行为,花费许多国库收入,也遭受许多的批评。 

 但查理二世高贵的气度与教养,以及宽容亲切的亲民作风,仍让他受到多数人民的喜爱。 

 高雅的举止配合他机智幽默的谈吐,更是他博取人心的有效工具。 

 譬如复辟之后,当他与国会发生激烈冲突时,他会风趣地说: 

 “朕不希望再经历一次出国旅行了”来化解僵局(意指不愿因内战而被迫流亡)。 

 许多人愿意宽容国王的过失、纵容他的享受,称他为“欢乐王”、“快活王”。 

 这背后有一大部分,是因为他的父王老查理被认为是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殉教者”,所以人民对小查理有一种补偿心态,愿意纵容他的缺失。 

 当然查二也不是完全的不学无术,他开明地大力赞助艺术和科学,创立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并支持皇家科学会的成立, 

 其成员包括知名的罗伯特·胡克、波义耳,以及艾萨克·牛顿。 

 查理对科学的支持,间接促成英国科学隔命的开花结果:牛顿于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查理也拔擢深具才干的建筑师克里斯多佛·雷恩,命其为伦敦重建的总策画人; 

 1682年为了让退役士兵有家可归,他也命雷恩建造知名的切尔西皇家医院。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并促进英国的海外殖民与商贸,查理二世继续推行重商主义,鼓励贸易特许公司的设立与扩大。 

 1660年查理设立皇家非洲公司并授与特许状,让它垄断西非与美州之间的奴隶贸易; 

 查理也在1670年不断更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并扩大其自治权,=。 

 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让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能与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成为未来殖民全印度、建立大英帝国的重要基地; 

 1670年查二也成立哈德逊湾公司,专责开发北美的哈德逊湾地区与商贸事项。 

 贸易特许公司的扩张与英国海军的积极建设,两者互相支援,这些都让英国的海外殖民打下深厚的根基。 

 查理二世除了把王室收入花费在包养情妇、纵乐享受之外,也很注意海军的建设与发展。 

 他除了鼓励英国海盗,利用西班牙海上势力的衰落去获取利益之外,更关注英国商业的重要敌手——海上霸主荷兰人的竞争。 

 因此在国会的大力支持下,于1665年发动第二次英荷战争。 

 但是革新后的荷兰舰队却有效地压制英国海军,后来其主帅鲁伊特更利用1666年英国伦敦大火的机会,攻入泰晤士河羞辱英国军队。 

 查理二世被迫在1667年与荷兰签订和约,让出不少贸易利益,可说是小输一场。 

 英国在这次战争中唯一较大的收获,是由勇猛的约克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为主帅,攻占荷兰的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 

 并且为了纪念约克公爵的功劳,改名叫“新约克”,这就是纽约的名称由来。 

 战后查理利用人民的不满,把他不再信任的阁揆克拉伦敦撤换,重组枢密院; 

 并开始暗中仿效英明集权的法王路易十四,希望能扩大王权,达成君主专制的理想。 

 查理二世输给荷兰之后,愤恨不平,渴望复仇。 

 但是国会中多数议员不是陷入厌战主义,就是宁愿与荷兰维持和平,使查理难以获得伐荷所需的资金来源。 

 因为查理执意向荷兰报仇,1670年他签署多佛秘密条约,与表弟法王路易十四结盟(查理的母亲本是法国公主,乃路易十四的姑姑)。 

 路易十四提议法国与英国合攻荷兰并瓜分之,并由法国给予查理资金援助,条件是查理必须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改信天主教,并让英国人民从新教回到天主教。 

 查理知道英国人民改信天主教的可能性极度微弱,但他仍然秘密答允了路易十四。 

 1672年,法王先向荷兰宣战,英王接着在未经国会同意下,就直接向荷兰宣战,第三次英荷战争开打。 

 法国陆军于1672年入侵荷兰,很快就占领60%以上的荷兰领土,造成荷兰的大震荡与政变,形成荷兰所谓的“灾难年”。 

 荷兰人的爱国能量爆发,以决堤阻止法军占

领阿姆斯特丹,并临危授命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为联省执政,拯救国难; 

 英国同时在1672年进攻荷兰,但是荷兰海军上将鲁伊特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查理被迫停战。 

 威廉三世先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结盟,迫使法国撤兵,收回失土; 

 再派人到英国向议员重金游说并制造反法舆论,激化英国市民对天主教法国的恐惧与仇恨,使得英国国会逐渐反对与法国结盟,不愿继续拨款给查理二世。 

 迫使查理中止英法联盟并与荷兰议和,英国得到荷兰部分的殖民地,但必须给予荷兰20万英镑的补偿,两国于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 

 两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英国的反法情绪因此在1673年后高涨,促成1689年后的“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 

 查理发动的两次英荷战争,得失参半。 

 英国花费钜款(850万英镑)建设海军、投入海战,但战斗时却是两次都小输给荷兰海军,战争获利得不补失、政府财政濒临崩溃。 

 又因为卷入后续的法、荷争霸战与外交战,欧洲最强的法、荷两方,都以各种酬金与手段,破坏英国社会的团结、瘫痪英国政府的运作。 

 这直接、间接促成英国的政治大动荡与王权危机,让查理因此焦头烂额。 

 所以可以说,查理“横挑强敌”地对荷开战,换来的是惨痛的战败,并曝露英国内部的巨大弱点。 

 不过1673年后,因为荷兰与西班牙联手与法国苦斗,连战连败,反而让英国商人在海上渔翁得利,进占了荷、西的大片海外市场,同时大幅扩张英国的海权。 

 因此又可说查理在英荷战争中战败,是他的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但查理二世接连发动了几次战争,几乎把英国的老底打光了,怎么可能还有钱? 

 当然,国家没钱,不代表个人没钱,英国那些贵族个个富得流油,吃香的喝辣的。 

 而当年能搞得起海上贸易的,基本都是这些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