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198章(第2页)

 他们在这里挖壕固守,在8月30日至31日的一整夜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由于寡不敌众,他们终于在8月31日投降了。 

 该军的右路纵队要走运多了,因为在30日,毛熊第1军的残部(德军以为该军已被他们全歼)从硝烟中爬起来对奈登堡进行了最后一次冲击。 

 虽然他们占领该城的时间很短,并且不久就被弗朗索瓦派来的保卫森林通道的德军部队赶走了,但由于反攻引起的混乱,第13军右路纵队的几千名俄军却得以越过边界,化险为夷。 

 他们和在维伦贝格附近突围的第15和第23军的两支领导有方,意志坚强的部队,差不多是仅存的从德军包围圈中突围出来的俄军中央部队。 

 这样,毛熊第2集团军在越过东普鲁士边界不到10天的时间内实际上已被歼灭,它那倒霉的司令官知道自己已被打败,并将名誉扫地,悄悄地溜到密林深处开枪自杀了。 

 我们不知道俄军伤亡的详细情况,但俄军的伤亡确实非常惨重。 

 德军声称他们抓了9.2万俘虏,打死了7万毛熊士兵,缴获和破坏了俄军的所有大炮和运输工具,而他们自己仅伤亡了1.5万人。 

 伦南坎普夫并没有努力支援被打败的萨姆索诺夫,而是依然在韦劳-盖尔道恩-安格堡一线缓慢地,无精打采地行动。 

 他的末日也即将到来。 

 在后来的马祖里湖战役中,他被赶出了东普鲁士,并损失了大约6万名士兵和150门大炮。 

 坦嫩贝格战役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协约国曾对毛熊这台“蒸汽压路机”寄托着极大的希望,俄军第2集团军的迅速崩溃给协约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它确定无疑地告诉人们这场大战将是一场持久的,损失惨重的战争。 

 然而,俄军入侵东普鲁士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后果也许是它对西线战事的影响,它很可能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当普里特维茨感到恐慌的时候,毛奇决定大力增援东线德军,尽管鲁登道夫坚持认为没有这种必要。 

 最后,德军统帅部从驻德国的右翼德军集团中抽出了2个军和1个骑兵师前往毛熊参加马祖里湖战役。 

 毛熊人和法国人都说,这使德国人失去了在马恩河战役中取胜的机会,从而拯救了法国,甚至毛奇也承认,从重要的右翼抽出这些部队是个严重错误。 

 很难确定德军削弱俄军的战争能力的计划是否拯救了西线的协约国军队,但是,德军在东线的胜利肯定助长了德军向毛熊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便早日结束东线战事的野心,从而减轻了德军对西线协约国的压力。 

 导致毛熊第2集团军在坦嫩贝格失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俄军对这场战争毫无准备;俄军指挥官无能;伦南坎普夫没有参战;弗朗索瓦所部在乌斯道之战及其之后实施了巧妙的战术机动。 

 从动员的那天(7月31日)起,毛熊的时间安排就有问题。 

 毛熊几乎没有可能兑现其作出的在动员后15天之内向德国推进的承诺。 

 这个国家的落后情况从它那可怜的无法迅速发展的工业能力上就可反映出来。 

 它的各个交通部门(公路、铁路、水路和车辆)的状况以及它的无线电通信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现代军事大国的需要。 

 他的军队也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准。 

 10年前发生的那场灾难性的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扫校者注)已经暴露了俄军的很多弱点,而这些弱点也只是部分地得到了纠正。 

 俄军士兵都是从不同民族招募来的农民,如果领导有方,他们作战会很勇猛,但他们几乎没受过教育,缺乏主动性。 

 俄军缺乏足够的是训练,长期服役的军士对服役3年的新兵进行适当的训练,而军官阶层(尽管最近已经在努力提

高他们的素质)的素质也是很成问题的。 

 团级军官的培训很不充分,因为他们充其量只在参谋学院培训过,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参谋部工作几年后便到了团级岗位上。 

 这样,他们在人员管理上没有什么经验,更谈不上有什么领导能力了。 

 在俄军许诺的动员后第15天就投入作战的80万人之中,有30万人是未接受过什么训练的后备役军人。 

 如果说毛熊军队的条件总的来说就很差的话,那么,第2集团军的条件尤为悲惨。 

 整个集团军的运输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某些军的情况更为糟糕。 

 比如第23军,他们在越过边界时根本就没有什么运输工具,部队不得不依靠征用的车辆和农夫搬运弹药和军需品,或者向情况稍好的友邻部队借用。 

 部队被调往前线时没有配备战地面包房,再加上铁路和公路的交通状况极为恶劣,集团军部不得不向这些部队发出就地解决给养问题的不切实际的命令。 

 萨姆索诺夫的参谋部是由一群以前从未见过面,更谈不上共过事的军官匆匆组成的,包括参谋长在内的原司令部的许多人员已被调往西北方面军工作。 

 大量的新兵都是刚刚报到,不但没有时间进行训练,甚至没有时间进行恰当的管理。 

 该集团军几乎没有通信部门。 

 就高层领导来说,萨姆索诺夫没有和伦南坎普夫建立起直接联系,整个战役期间,日林斯基也没有向萨姆索诺夫提供恰当的情报。 

 即使有少得可怜的通信设备,操作员也大都缺乏训练。 

 由于没有把密码传送到各军,俄军司令部的作战命令和情报不得不用明码电报发送,因而常常被敌截获。 

 下级军官曾向他们的军长,军长曾向集团军司令呼吁,把部队出发的日期推迟6天或至少4天,但萨姆索诺夫不理睬他们的呼声,因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在部队尚未作好准备,供给情况一团糟的情况下,萨姆索诺夫就让他的集团军投入了战斗。 

 诚然,时间是实施计划的关键,而且第2集团军肩负着给德军以决定性打击的重任。 

 但是,如果让部队在缺少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进军,达成上述目标是不可能的。 

 日林斯基错误地估计了行军地区的条件和第2集团军的状况,而萨姆索诺夫既没有纠正他的想法,也没有设法修改进军时间表。 

 结果,第2集团军没有按时越过边界,并且,他们在似乎从未到过前线的日林斯基的无理催促下吃尽了苦头。 

 必须指出,推迟一个星期出发未必就能极大地减轻俄军的灾难程度,俄军的不足之处太多了,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全克服掉。 

 不过,如果准备得充分一些,士兵就会有更多的生还机会。 

 有人认为,尽管俄军在除人数之外的各种条件上均不如德军,但俄军仍有可能打败德国第8集团军。 

 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根据鲁登道夫的看法,伦南坎普夫就成了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 

 第1集团军的参战基础要比第2集团军好得多。 

 伦南坎普夫的参谋人员和部队大都是从维尔纳军区抽调来的,维尔纳军区是伦南坎普夫战前任司令官的军区,因此他们曾在一起共过事,共同制订过计划; 

 该集团军的后勤系统虽然还不完备,但依靠萨姆索诺夫那里所没有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仍能正常运行。 

 然而从一开始,伦南坎普夫的行动就非常拖拉,他花了9天时间才到达第一个目标(因斯特堡-安格堡一线),而此地距边境只有38英里。 

 伦南坎普夫自认为他已赢得了贡宾嫩一战的胜利,从他的确已经阻止德军取得他们所指望的决定性胜利。 

 并使他们撤退这一点上看,这是不错的。 

 然而,德军并没有被打败,这点是毫无疑义的。 

 就在应该趁机扩大战果的关键时刻,伦南坎普夫却在两天半时间里按兵不动。 

 另外,他未采取行动查明敌军的去向,而是完全沉浸在德军正全线撤退的喜悦中。 

 根据他的报告,日林斯基也相信了德军正在

全线撤退。 

 后来,我们从他的一名参谋那里得知,由于深信第2集团军的前进时间已经推迟,他害怕把敌军赶得过远会打乱第2集团军断敌后路的计划。 

 鉴于他从未与第2集团军取得联系,这种想法多少有些不着边际。 

 不管怎么说,这不能成为他与正面德军脱离接触,而且对此后的战役形势一无所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