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206章


 接下来几个月,又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意大利加入了协约阵营;二是德军在加利西亚发起反攻。 

 紧接着,5月7日,德国潜水艇u—20号在爱尔兰海面击沉从丑国驶往英国的英国“卢西塔尼亚”号邮轮,船上一千九百五十九名乘客中有一千一百九十八人遇难,其中丑国人一百一十五名。 

 这一事件激起举世义愤,丑国和德国接近战事边缘。 

 德国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一度放弃无限制潜艇战。 

 早在3月的时候,德国海军最具战略意义的举措当属弗兰德潜艇支队正式成军。 

 自1914年10月德国陆军横扫比利时弗兰德沿海地区以来,德国人一直将泽布鲁日和奥斯坦德这两个重要的沿海港口当作潜艇出击和返航的中转站。 

 尤其是通过英吉利海峡的潜艇,几乎都要来落个脚。 

 随着潜艇贸易战的延续,德国人终于意识到,应该将这两个港口改造为重要的潜艇基地,以便在英吉利海峡和英格兰南部海域开展作战行动。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向北方出击的航线示意与北海赫尔戈兰基地、威廉港和基尔港主要驻扎排水量500~600吨的中型潜艇不同。 

 弗兰德支队装备的大都是排水量100~200吨的uB和uC型近岸潜艇,其中uB为鱼雷型潜艇,uC为布雷型潜艇。 

 这两型潜艇于1914年10月在基尔、不莱梅、汉堡等船厂相继开工建造。 

 它们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武备单薄,便于大量生产并可通过铁路运输。 

 这些小艇的航速只有6~7节,甚至比不过某些商船,发射鱼雷时艇身还会剧烈摇摆。 

 因此,水兵们给这些如蝌蚪般的小家伙起了一个“缝纫机”的绰号。 

 uB10号是第1艘通过铁路运往弗兰德港口的uB型潜艇。 

 截至3月29日,先后有16艘同型艇服役,其中部分潜艇还被送往亚得里亚海支援奥匈海军。 

 起初,这些小艇主要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胡福登沙洲附近活动。 

 到7月,其活动范围延伸至多佛海峡区。 

 8月,首批15艘uC型布雷潜艇服役,其中部分潜艇也被调往泽布鲁日港。 

 至此,弗兰德潜艇支队编制内已累计有9艘uB型和8艘uC型潜艇。 

 这些潜艇的主要任务就是袭扰英吉利海峡和英国东海岸的近海航运线。 

 建造完成后准备吊放入水的uB1号潜艇然而,实战表明,这些uB和uC型潜艇的作战性能并不理想。 

 于是,德国人又开发了更大的uBii和uCii型潜艇,两者排水量增至400~500吨。 

 相比uB和uC型,它们的活动范围延伸至比斯开湾以西和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航运聚集区。 

 这些行踪飘忽的小艇给英国的近海航运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德国潜艇威胁,英国皇家海军采取了攻势布雷策略,试图将对手封锁在港口内。 

 3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e24号潜艇在赫尔戈兰湾投放了第一枚水雷。 

 此后,类似的布雷行动便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开展。 

 不过,质量堪忧的国产水雷严重影响了英军布雷行动的效果。 

 尽管德国潜艇的艇长们会下意识地避开那些水雷,但实际上,如果幸运的话,即使不小心碰上也不一定会触发。 

 更有甚者,一些胆大妄为的艇长会得意洋洋地带回一枚炸不响的水雷作为“纪念品”。 

 运抵亚得里亚海奥匈海军波拉军港的uB7号潜艇随着弗兰德潜艇支队的成军,以及泽布鲁日和奥斯坦德等港口驻泊能力的增强,德军又抽调了一些轻型舰艇。 

 意图对英军在胡福登海域部署的反潜巡逻舰艇发起突袭,掩护己方潜艇出击。 

 5月1日,英德两军的轻型舰艇爆发首轮交锋。 

 当天,4艘英国武装拖船在亨徳浅滩以北海域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为它们提供支援的是“黄铜”号和“补偿”号驱逐舰。 

 德国海军方面,大型雷击舰A2号和A6号从弗兰德基地出发,前往英军舰艇所在海域寻觅

战机。 

 由汉堡伏尔锵船厂建造完成的uC2号布雷潜艇午后,正在低速巡航的“补偿”号遭到uB6号潜艇的偷袭。 

 德国人仅用一枚鱼雷就将这艘驱逐舰送入海底,过了一会儿,又有1艘武装拖船重蹈覆辙。 

 3小时后,德军的2艘雷击舰抵达现场,乘势干掉了“哥伦比亚”号武装拖船。英军剩余舰艇随即与德军2艘雷击舰展开混战。 

 不久后,收到警报的英军哈里奇舰队派出了4艘驱逐舰赶往事发海域增援,见势不妙的德军舰艇调头就跑。 

 经过近1小时的持续追逐,英军最终将2艘德军雷击舰击沉。这次交锋使德军袭扰英军巡逻舰艇的企图大为受挫。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1915年4月上旬,英国皇家海军在多佛海峡最狭窄处,即英格兰福克斯通至法国格里斯内斯岬一线的防潜网屏障初步布设完成。 

 此举意味着英军在多佛海峡咽喉处放下一道“闸门”。 

 但就封锁效果而言,这道“闸门”还远谈不上完善。 

 由于这里的海水流速很急且流向复杂,投放下的防潜网经常会被海流卷走。 

 德军潜艇偷越屏障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将反潜网扯破。 

 为此,英国人改进了防潜网的设计,在提高牢固度的同时,配装了更可靠的玻璃浮标。 

 此外,他们还在靠近比奇角至达特茅斯一线的水域投放了水雷,以防止德军潜艇偷渡。 

 “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排水量4.47万吨,1915年5月7日在爱尔兰海被u20号潜艇击沉除多佛海峡外,英军的另一个重点反潜区是爱尔兰海。 

 爱尔兰海是英国本岛与爱尔兰之间的内海,北方海峡和圣乔治海峡是进出爱尔兰海的南北两大通道。 

 其中,北方海峡入口较窄且水深较大,英军在此布设了2道长约20海里的防潜网,2道防潜网之间是4~5列由拖网渔船拖带的移动式防潜网。 

 这种移动式防潜网是固定式防潜网的补充和延伸,用途在于迫使德军潜艇延长潜航距离和时间,从而耗光电能储备。 

 圣乔治海峡布置有一道由36艘拖网渔船组成的漂移式防潜屏障,海峡入口处划分有4块巡逻区,承担巡逻任务的舰艇就近驻扎在法尔茅斯港。 

 但仅靠这些措施显然难以阻止德军潜艇的渗透行动。 

 5月初,德军u20号潜艇在这片海域击沉了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这对此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4月30日,u20号在艇长施维格的指挥下从博尔库姆出发,前往英国西部海域接应在那里活动的u24号和u32号潜艇。 

 巧合的是,此前一周,德国驻美大使就通过丑国新闻媒体警告丑国公民不要乘坐“卢西塔尼亚”号邮轮。 

 然而,3月1日从纽约出发时,这艘邮轮依然搭载了1200名乘客,其中就包括159名丑国公民,他们的目的地是利物浦港。 

 就在“卢西塔尼亚”号出航前不久,有关德军潜艇在英国南部海域出没,并造成一系列船只损失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5月4日,德军潜艇在法斯特奈特附近的活动使人们进一步绷紧了神经。 

 英国方面向所有航经此地的船只发出警告,同时派出10艘武装拖船,从爱尔兰西南部的昆士敦基地出发,搜索法斯特奈特至沃特福德水域。 

 5月7日清晨,天气晴好,海面偶有几缕薄雾飘过。 

 “卢西塔尼亚”号以15节航速驶入法斯特奈特附近海域。 

 为预防德军潜艇追踪,“卢西塔尼亚”号一度提速到21节,但随后又降到18节,船上的瞭望哨由于连夜执勤非常疲惫。 

 不久后,舰艏前方涌起一团浓雾,特纳船长不得不下令进一步降低航速,同时拉响防撞汽笛。 

 浓雾消失后,“卢西塔尼亚”号再次提速。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部发来的敌情通报表明,在克莱尔岬和沃特福德近海有潜艇出现,好在“卢西塔尼亚”号已经越过了克莱尔岬。 

 uB13号潜艇,属于uBi型。 

 同型艇uB1~uB17号,水面排水量127

吨,水面最高航速6.5节,水下5.5节,配备2具450毫米口径艇首鱼雷发射管,辅助武器为1挺小口径机关炮,额定艇员14人下午14点15分左右,瞭望哨看到了金塞尔岛,海面非常平静。 

 突然,一枚鱼雷划破海面,径直向“卢西塔尼亚”号疾驰而来。这枚鱼雷正中船体,引发了剧烈爆炸。 

 接着,又有船员报告发现第二枚鱼雷撞向船尾。 

 严重破损的船体随即开始向右倾斜。 

 仅仅20分钟后,“卢西塔尼亚”号的船底已经露出海面,数百名落水的老幼妇孺在海面苦苦挣扎。 

 惨剧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匆忙赶来的英国救援船只搭救起800名幸存者。 

 1198名平民在这次袭击事件中丧生,“施暴者”的正是u20号潜艇。 

 根据德方记录,施维格指挥u20号于5月5日清晨抵达爱尔兰西南海域,攻击了数艘英国船只。 

 7日下午14点,他在海平线上发现了一艘快速航行船只的桅杆和烟囱。 

 起初,施维格判断那是一艘驱逐舰。 

 随着目标越来越近,他发现那居然是一艘有4具烟囱的大型邮轮。 

 喷涌而出的浓烟证明那艘邮轮正处于高速航行状态。 

 于是,施维格指挥u20号提速抢占攻击阵位,瞄准目标中部发射了一枚鱼雷。 

 据施维格记录,他当时并没有下令发射第二枚鱼雷,因此“卢西塔尼亚”号发射的第二次爆炸很可能是锅炉、粉尘和船上搭载的弹药殉爆所致。 

 直到目标摇摇欲倾之时,施维格才想起确认目标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