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208章(第2页)

 你们的少尉曾经在夜间派出去8个军工去后方取给养,第二天早上只回来了5个两手空空的人。 

 第二天,他又派出去8个,却没有人能够回来。 

 第三天,各个连队统一组织,派出了将近100人回去运吃的,几乎全部倒在了德军的炮火之下。 

 士兵们被迫在尸体上找能吃的东西,去喝泡着尸体的弹坑里的水。 

 最为英勇的,是担架兵。 

 他们大多数来自军乐队的乐手,直到部队里再也没有军乐队。 

 在其他战场上,法军会使用手推车作为运送伤员的工具,但凡尔登不行,满地的弹坑拒绝一切轮子。 

 在其他战场上用来找伤员的军犬也无法履职,因为,所有的军犬都在不间断的炮轰之下疯掉了。 

 当炮弹呼啸来袭的时候,担架兵必须克服想要卧倒的本能与恐惧,死死地握住担架护住伤兵绝不放手。 

 这也是很多士兵不敢去应征担架兵的原因。 

 越来越少的担架兵让凡尔登前线的每一名法军意识到,自己一旦受伤,被后送得到治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你去医院看过战友,他对你的到来感到十分兴奋,向你讲述了他在收容站的经历。 

 当时,作为重伤员的他已经用医生给的一块用来堵枪眼的抹布躺在地上坚持了好几天。 

 他是幸运的,既没有被贴上“无法运送”的标签,也不属于“没救了”的那类伤员,落在伤员中的那颗德军炮弹也没有击中他。 

 好不容易腾出手来的医生瞪着熬红的双眼给他做了没有任何麻药的手术。 

 他疼得昏了过去,又疼得醒了过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后送的救护车上几乎被颠死。 

 在医院,伤员们最害怕授勋仪式。 

 因为“作战十字勋章”往往会授予那些马上就要重伤不治的人。 

 很多来慰问伤员们的人也无法给他们带来什么安慰。 

 比如,那些漂亮的“绿衣女士”爱国团体在鼓励“英雄的伤员们”时说: 

 “英勇的战斗热情!前
 

方尽管充满了痛苦,但刺刀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当时真想把手边随便什么玩意儿扔过去。”你的朋友说。 

 他很幸运。医院周边成千上万具腐尸带来的剧毒没有感染到他,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2月底到6月底,法军总共有2.3万名凡尔登伤员死在了医院,至于死在送到医院之前的伤员数量,已经永远无法统计。 

 残酷的战场还会带来道德的麻木。 

 在行军时,你们对陷在弹坑中套着挽具挣扎的马匹视而不见,你们对一个被炸断腿在地上哀嚎的伤兵视而不见,你们拍摄死去战友的惨状,然后把照片寄回国内。 

 最后,你们被轮换下来了,你们的身上全是泥巴,你们的队列走得七扭八歪,你们没人说话,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 

 你们不愿与相对而行的新部队交流,哪怕你们听见他们说你们仿佛行尸走肉。 

 这时,你感觉到你们的队列中有人在无声地啜泣,至于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 

 说白了,就是由于法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压缩在一片狭窄的地带,加上组织和管理均劣于德军,导致他们的处境相当悲惨。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那边的痛苦程度也逐渐和法军没了什么区别。 

 说实话,虽然同是惨烈的战役,但是论伤亡,凡尔登战役确实比不过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两边累计伤亡超过了130万,凡尔登是70万左右, 

 然而凡尔登这场战争在战事宣传当中的地位更高。 

 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战役意义是参战两边都主动拔高的。 

 凡尔登战役是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法尔金汉主动策划并且实施的计划,目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把法军主力消耗干净。 

 因为凡尔登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都太大了,法军不可能让步,只能在这里拼尽全力防守(而且如同他所料,法军也确实这么做的,把一个个师次第投入到了这个地方,并且蒙受了巨大伤亡)。 

 但是有一点出乎了法尔金汉的预料——那就是法军的抵抗太顽强了,实在顽强得过头了…… 

 法军殊死抵抗,在连续几个月的战事里面坚持守住了凡尔登,甚至还打出了几次反击战,让德国军队同样蒙受着惨烈伤亡。 

 很明显继续打下去没有意义了,虽然会把法军血放干,但是也会把德军自己的血也放干,所以很快德国皇储跟法尔金汉说别打了,我们撤退吧,然而这时候法尔金汉拒绝了。 

 他已经骑虎难下了——这场战役是他自己力主要打并且策划实施的,结果打下去之后居然毫无成果而且蒙受了巨大伤亡,那他该怎么交代? 

 前任参谋总长小毛奇就是前车之鉴,他在施里芬计划破产之后立马被德皇解职然后没多久就郁郁而终了,法尔金汉不想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他一次次投入更多兵力,希望能够打崩法军,而法军也咬着牙投入更多军队,一场战役最后变成了两个赌徒互相提高赌注希望压垮对方的游戏,而这些赌注就是不断被消耗的士兵生命(所以显得非常荒谬)。 

 而这时候,整个世界的舆论也就被聚焦到了这座要塞周边,凡尔登战役已经变成了德法两军的荣誉之战——而相反,索姆河战役从来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意义,只是又一次无聊的消耗战而已。 

 坚持到8月之后,相对于协约国,人力更紧张的德国终于筋疲力尽了,借着罗马尼亚参战的机会,德皇体面地把法尔金汉解除了职位,派他去对付罗马尼亚人,把参谋总长的位子给了兴登堡元帅。 

 平心而论,法尔金汉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到任之后仅仅三个月就打崩了罗马尼亚然后占领了罗马尼亚几乎全境。 

 然而现实还是无情地击碎了他曾经的幻想,法军
 

的坚韧程度超过了他的预估,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第二,这场战役打得太魔性了…… 

 大家对一战的普遍概念,就是机枪堑壕铁丝网,然后一大群士兵们在军官的哨声当中跳出来对着敌人的机枪阵地冲锋,然后对面的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开火,士兵们被疯狂收割,旷野当中尸横遍野,最后慢慢腐化…… 

 在一战的西线,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直到1917年法军和英军还在发动这种跟送死没多大区别的攻势,确实非常残酷。 

 但是凡尔登战役不太一样——它比这种场面还要残酷。 

 凡尔登是要塞,而且建筑在山地当中,这种情况下注定了守军的补给不会有其他地方那么畅通,很多时候守军必须在补给断绝和通信断绝的情况下进行惨烈作战。 

 更为可怕的是,相比于旷野,要塞的地形会让德军的炮火更加集中,而且德军也确实集中了大量的重炮,对守军进行了罕见密集的炮轰(炮火密度甚至超过了二战时代)。 

 更加可怕的是,因为当时的炮火精度问题,所以两边的炮火实际上同时在煎熬两边的阵地,德军承受了自己的炮火,法军也要承受法军的炮火,等于是双倍的“喜悦”。 

 在这里能感受到和上甘岭一样的残酷。 

 是的,太相似了,同样是坚守阵地,同样是山地作战,同样是面对惨烈的炮火,同样是艰苦支撑,同样是蒙受了巨大伤亡……也同样被当成了符号化的意义。 

 上甘岭当中志愿军的伤亡并没有志愿军其他的某些运动战战役惨重,但是它变成了这场战争的一个符号,一个荣誉,而凡尔登战役的意义也是如此,它真正当得起“血肉磨坊”的称号。 

 同时,要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凡尔登战役当中,法军所承受的损失和折磨,所面对的炮火,都可以和志愿军相提并论,可以把凡尔登战役看做规模放大了几十倍的上甘岭,那么就不难理解它在法国人心中的意义了。 

 为追求胜利、为守卫国家而战的战斗意志,并非一个民族独享的,法兰西人也有(或者说曾经也有)。 

 他们付出了牺牲,但是他们也保卫了祖国。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堑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凡尔登战役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 

 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 

 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 

 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7个师,1204门火炮,其中重型火炮683门,168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边境的战略据点、巴黎的东部门户,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