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2页)
不过,他给了德军3天休整时间,进攻定在4月4日。
最为关键的4日来临了,在75分钟炮击后,德军于上午6:30恢复进攻,第2集团军在大雨中取得了让ohL激动的进展,他们在中午的时候,已经打到了离亚眠8公里的地方,德军的重炮已经可以覆盖亚眠的火车站了。
到了下午5点,德军离亚眠城区还有400米,但是这时,联军动用了一个澳大利亚营和一个英军营发动了自杀式的反击,将强弩之末的德军怼了回去,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内,联军憋足了劲全线反击,德军被一口气顶回去了2公里。
入夜,B集团军群向ohL建议,下属的第2和第18集团军均已筋疲力尽,建议第二天休整,暂停进攻,但是鲁登道夫毫不意外的拒绝了。
结果到了4月5日,第2集团军再次沿着战线发动了一次进攻,仅仅3个小时,就宣告失败。
南边的第18集团军更是没有机会发动进攻,他们已经在法国人的进攻下左支右绌,自顾不暇了。
到了5日晚,前线所有指挥官和参谋人员都向ohL建议,立刻终止“米歇尔”行动。
最终,鲁登道夫不得不痛苦的承认:“目前的
补给情况已经不允许第2和第18集团军继续进攻,因此,进攻不得不终止,直到情况改善或者有需要时再恢复”。
至此,惊天骇地的“米歇尔”行动宣告结束。德军在16天的进攻中,充分发挥了“胡蒂尔”战术的威力,占领了3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最远前进了65公里,取得了之前3年从未取得的重大进展。
同时,德军歼灭了25.4万名协约国士兵,摧毁和缴获了1300门大炮,200辆坦克。
但是,德军的成功仅仅局限于表面。
“米歇尔”行动带来了骇人的伤亡,德军总共损失了23.9万人,并不比联军好到哪里(不过考虑到之前防守方一直可以给进攻方极大杀伤的事实,这次处于进攻方的德军交换比并不难看)。
更重要的是,虽然双方都伤亡20多万人,但是质量却不一样,德军损失的绝大部分是精锐的“风暴突击队”,光训练新的人员就需要好几个月,而且还需要大量特殊装备。
而英法损失的却都是正常的部队甚至部分新兵,可以很容易补充;其次,德军没有占领之前既定的阿拉斯和亚眠,只占领了一片布满弹坑,尸骸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不仅受到北面英军和南面法军的持续威胁,而且难以补给,易攻难守。
可以说“米歇尔”行动,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验证了德军“新战术”的成功,或者,外加一片易攻难守的荒芜之地。
鲁登道夫憋足了劲打出的第一拳,就这么落空了。不过别着急,他还有第二招:在更北面,德军下一步的“乔其纱”行动就要开始了。
可以说,“乔其纱”行动绝对是命途多舛的代表。ohL一直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从1917年11月10日到1918年3月底,德军陆陆续完成了超过10版的计划,里面一直都有提及要在南边“米歇尔”行动开始后,在北面同时进行牵制行动。
到后来看到“米歇尔”行动大获成功后,ohL一度乐观的认为不再需要什么牵制行动了,于是就把北面的计划丢到了一边。
等到3月末,看到南面的攻势乏力,ohL又决定重启。
3月28日,在悲催的“玛斯”行动仅仅24小时就不得不终止后,ohL赶紧督促北线佛兰德斯地区的德军第6集团军重启之前已经被暂停的北方牵制计划--“圣乔治”行动。
第6集团军紧急修改了计划,缩减了规模(没办法,精锐部队都被抽调去南面支援“米歇尔”行动了),并重新命名为“乔其纱”。
ohL计划在联军坚守的伊普尔突出部南线发动进攻,在贝蒂讷和伊普尔之间突破,向北占领从凯默尔山到蒙迪凯山的一系列山脊,俯瞰伊普尔;
向西占领交通枢纽阿兹布鲁克(这个枢纽联通了加来和敦刻尔克港口,是英军在法国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德军预期本次作战可以达到迫使英军放弃伊普尔,并从北面切断英军补给线的目的。德军计划由第6集团军担任主攻,北面的第4集团军辅助。作战定于4月8日开始。
第6集团军此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首先就是进攻兵力不足,连同第4集团军,总共才能集中起28个步兵师进行作战,其中只有12个师是“突击师”,比起南面的土豪友军,这两个集团军的规模真是寒掺;
其次,炮兵不足,两个集团军加起来共有2210门火炮可以用来支援前线,ohL允诺会从南边调来更多的炮兵,但是现在他们还都深陷在“米歇尔”行动中;
第三,德军弹药储备不足,这还得怨“米歇尔”行动。
即使到了4月5日南面整个进攻行动都已停止,但德军依然需要向第2和第18集团军送去大量的弹药以供他们防守之用。
德军前线的铁路运输系统已经严重满负荷,大批弹药不得不通过畜力送往北部,即使这样,4月7日,第6集团军上报:
“(目前)弹药补给只收到了预期的50%”;
最后,进攻环境恶劣,佛兰德斯地区是西欧出了名的烂泥塘,一年四季几乎阴雨不断,尤其是初春,这里地下水位很浅,一铲子下去半铲子水,遍地是泥泞,加上时不时炮弹来搅拌一下,整个地区如同刚拌好的混凝土一样稀软。
不过对面的英军也好不到哪去,最北面的英军第二集团军(指挥官赫伯特.普卢默)和稍南面的第一集团军(指挥官亨利.霍恩)都十分虚弱,尤其是第一集团军,下属的部队平均每个师要守卫6-7公里的防线,并且人员匮乏。
隶属的葡萄牙第一和第二师战斗力更是堪忧。
4月6日,由于后勤的制约以及部队疲惫不堪,ohL决定将原定于8日开始的“乔其纱”行动推迟一天到4月9日。
说来也巧,德军之前计划攻击的重点是联军前线的葡萄牙师防守地段,结果4月6号,联军决定将葡萄牙第一师从前线撤下来休整,同时让英军替换上去。
结果到了9号,正处于葡军刚撤走,英军还没上来的阶段,整个阵地上只剩下葡萄牙第二师孤零零防守十几公里的
防线,德军之前的推迟恰好让“乔其纱”打在了联军最脆弱的时候。
4月9日凌晨4:15,德军大炮开始怒吼,整个炮击持续了4.5小时,只分成了4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米歇尔”行动中炮击模板的一个简化版,共消耗了140万发炮弹。
对面的葡萄牙军队哪见过这种强度的火力,他们过去一年里最多也就给联军打打杂而已。
结果到了8:45,德军的突击部队借助大雾(又是大雾--!),非常顺利的一下捅穿了葡萄牙军队的防线。
整个葡萄牙第二师在当天损失了超过7000人,占全部可用战斗力的80%以上,基本可以说全军覆没了。
到了下午3点,德军已经抵达利斯河边的埃斯泰尔,部分前锋已经前进了9公里,抵达旧沙佩勒。
北线除了葡萄牙部队被打垮了外,英军第四十师也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崩溃,向北全面撤退。
同时,德军南面却遇到了挫折,英军第五十五师顽强得守住了阵地,让德军没办法在贝蒂讷北面扩大战果。
第一天结束时,德军取得了让人侧目的战果,但是很不幸,德军既定的战役计划缺依旧没有达到。
原本计划全面渡过利斯河并防守沿岸,现在德军却没有在利斯河上控制任何一个渡口。
随着英军后备部队逐步开上来,德军遇到的抵抗愈发激烈。
这一天还发生一件值得描述的事,德军第一次在大规模进攻中运用坦克。
老马综合了一下网上能查到的资料,估计10-20辆坦克被德军用在了4月9日的进攻中,应该是以缴获的英军mk iii或者iv型坦克为主(因为德国自产的A7v总共产量才20辆)。
不过德军坦克的首秀并不好看,我们说过,佛兰德斯就是个大的烂泥塘,早期的坦克通过泥地的能力极差,德军不得不让坦克在本来就拥堵不堪的道路上开进。
结果很多坦克抛了锚,将路堵得死死的,让后面跟进的炮兵和辎重部队全卡了位。不得已,德军将这些坦克要么炸毁,要么推到路边,基本就白白浪费掉了。
从10日开始,德军将注意力转移到北面的阿尔芒蒂耶尔,这个小城一直以来就是拱卫伊普尔南线的关键,让德军如鲠在喉。
10号一大早,德军第4集团军就出动了4个师,在阿尔芒蒂耶尔北面猛攻英军第二集团军的阵地,英军只有第十九师在防守,而第二集团军也已用完了自己的预备队,结果德军在6公里宽的正面上打开了缺口,一口气突入了3公里,阿尔芒蒂耶尔和伊普尔之间的关键防御点梅森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