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贵族月下喝鸡汤

第230章(第2页)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舰长和舰队司令都应该尽可能利用优势,至少在烟雾使其无法看清附近舰队的具体情况之前应该如此。 

 例如,在“胡德”号新式战列巡洋舰上,领航平台此前一直作为舰长的指挥位置,而舰队司令被安排在另一个相对独立的舰桥内。 

 然而,司令塔的面积也得到扩展,并专门为舰长和舰队司令提供了相应的指挥位置。 

 此外,在设计中还考虑到在战列舰高处设置潜艇观测哨的需求。 

 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担心击中司令塔的炮弹可能会被引爆,从而杀伤在无装甲防护舰桥上的工作人员。 

 1918年3月,总委员会采取了相应行动,它将战舰控制分为实施作战行动之前(即在领航舰桥上进行指挥)以及实施作战行动期间(即在司令塔内进行指挥)两个阶段。 

 过去,总委员会曾明确要求开放式舰桥必须采用可拆卸式结构,从而限制它对司令塔观测视野形成的阻碍。 

 此时,总委员会放松了前述要求,允许在开放式舰桥上加装雨篷以及防破片钢筋网。 

 它还要求将舰队司令和舰长所在的舰桥相互隔开(前者为信号台,后者为领航舰桥),从而使两者不至于互相干扰。 

 在接近敌舰编队及海上交战过程中,舰队司令可能希望一直留在开放式舰桥上,而舰长则在司令塔内指挥战列舰作战。 

 因此,设计人员考虑在司令塔周围为舰队司令提供嘹望台,他可以通过观察孔与舰长通话。 

 位于信号台上方的封闭式绘图室被分隔为供舰长使用的绘图室和领航室以及用于舰队司令指挥的旗舰指挥室、舰桥电台、电报传真机以及通信甲板。 

 位于领航舰桥上方的旗舰测距仪负责为旗舰指挥室提供情报数据。 

 建造维修局在调整现有舰桥结构的同时,还设计了新式标准化舰桥。 

 后者的研制工作于1919年4月完成,它主要包括一个大型给图室,该绘图室位于司令塔周边平台的后侧。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仅有首舰加入现役,该级战列舰在01层甲板安装了较为原始的舰桥,其上部加装了封闭式领航舰桥。 

 整个舰桥结构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大型八角形鱼雷防护平台。 

 当时已经服役的美制战列舰进行了两次舰桥结构改装:首先是应对一战需求的战时紧急改装:其次是1919至1920年进行的改装。 

 在前一次改装中,舰桥进行了封闭式处理并增高8英尺(2.44米),从而改善了司令塔的观测视野。 

 旗舰指挥室置于桅杆处。 

 在后一次改装中,从“佛罗里达”级战列舰开始,在司令塔上方较高的位置安装了封闭式领航舰桥,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完全由支柱和前桅支撑。 

 在20世纪20年代末重新建造以煤作为燃料的战列舰时,仍然保留了这种新的舰桥结构。 

 鱼雷防护平台和上层火控平台周围安装了外观突出的扰流器,后者还加装了顶罩和玻璃防护罩。 

 一战结束后,现代化战列舰改装了大型八角形鱼雷防护平台,这些平台也都采用了项罩和玻璃防护罩。 

 第种进行此类改装的战舰可能是“密西西比”号,该舰可能是将八角形鱼雷防护平台安装在此前安装扰流器平台的位置,即桅杆的较低处(在前桅与烟囱项部

平齐,在主桅的安装位置大幅度降低)。 

 分别位于两座鱼雷防护平台上方的每座平台各安装了4台探照灯。 

 “密西西比”号的2艘姊妹舰大幅度提升了八角形平台的安装高度(大约相当于桅杆的一半),这种情况在当时拍摄的照片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1919至1920年,“宾夕法尼亚”号和“亚利桑那”号进行了类似改装,但“内华达”号出于某些原因未进行此类改装。 

 以煤作为燃料的“怀俄明”级和“纽约”级也进行了类似改装,后侧平台位于烟囱下方,从而避免了烟雾的干扰。 

 其他早期型号的战列舰未实施改装,如“犹他”号战列舰直到20世纪20年代进行重建时也没有安装八角形鱼雷防护平台。 

 桅杆显然是对所有副炮实施火控的最佳位置,但美制战列舰(从“新墨西哥”级之后)采用的鸟笼式桅杆顶端无法承受较大重量。 

 然而,“田纳西”级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高强度新式桅杆,其副炮控制位置处于两个封闭式桅杆平台的下侧平台,上侧平台内安装了1部主炮指挥仪。 

 这种结构设计的先进性在于将主炮控制平台置于舰体中心线,能够分别对左舷和右舷的副炮进行指挥。 

 与“爱达荷”级战列舰的结构相似,127毫米指挥仪安装于舰桥并靠近起重机附近的露天甲板。 

 最终改装步骤涉及将127毫米指挥仪转移至空间已经得到扩充的指挥室。 

 “五大”(BB 43-48)在完工之后不久甚至在建造过程中就实施了此类改装(如“马里兰”级),毕竟这些设备的重量占封闭式指挥塔总重量的比例较小。 

 1925年3月,“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舰长建议,舰长的指挥位置应该调整至桅杆上的副炮指挥平台。 

 虽然军械局对此大力支持,但该建议最终未能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海军部的一些局认为,将指挥位置调整至桅杆一半高度并非有效改进。 

 然而,在财力紧张的背景下,丑国海军当时尚无法承受为所有无畏舰提供重型桅杆的高昂代价,只有在战列舰进行重建并改装更为坚固的三角式桅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相关调整。 

 副炮本身也进行了调整。虽然在一战之前,有关方面就认为副炮受潮问题非常严重,但直至战后才采取了改进措施。 

 此外,在1917至1918年,丑国面临着为商船配备武器的紧急需求。 

 1917年4月26日,在丑国正式宣布参加一战之后不久,军械局获准拆除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12门127毫米\/50型副炮和36门152毫米\/50型副炮,以及124门76毫米\/50型和12门102毫米\/50型副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