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3页)
自此,双方的分歧彻底表现出来了。
(临时政府旗帜,也就是传统的蓝白红三色旗)毛熊陆海军部长克伦斯基决定在东线发动一场新的攻势,借此一方面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向协约国方面表明,毛熊会继续作战。
1917年7月初,毛熊共和国开始了他的反击战。
在北部的反击战中,俄军于开战初期就力挫德军的锐气,并且俘虏了近4000名战俘,南线的部队亦然。
到7月7日,俄军已经接近伦贝格以南60英里的加利奇地区了。
7月9日,在科尔尼洛夫将军的指挥下,俄军成功占领加利奇,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俄军放弃了在北线的进攻,似乎是因为他们认定南方是同盟国军的软肋。
7月11日,俄军推进到卡鲁索小镇,这里连接着斯坦尼斯劳和伦贝格的铁路。俄军同德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到7月中旬,俄军已经俘虏了近36000人。
但是很快随着德军后援部队的到来,俄军开始明显的走下坡路。7月15日,俄军出现了小股撤退,7月16日,卡鲁索被同盟国再度占领,接着由于士气低落加之激进主义的宣传鼓动,俄军防线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崩溃,甚至主动交付阵地。
由于担心前线问题波及后方,临时政府决定任命科尔尼洛夫来掌控整个加利西亚前线的俄军部队。
即便如此,战果依然不好看,7月23日,同盟国军越过加利奇继续前进。
8月1日,布鲁西洛夫递交了辞呈,离开了俄军总司令的位置,科尔尼洛夫立刻取而代之。
科尔尼洛夫上台之后,要求恢复死刑,并且确立了在俄军中的绝对地位。
而后,科尔尼洛夫试图在毛熊建立起军事独裁的政府,在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亲临时政府军队的帮助下,科尔尼洛夫叛乱被镇压。
内政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战争方面了,到十月隔命爆发前,德军已经攻下了里加,除去个别战线,大部分的战壕内,俄军都停止了继续作战,甚至有些炮兵部队印刷了德语手册,希冀德国人接受布尔什维克思想。
9月14日,毛熊临时政府转变为毛熊共和国。
10月,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结束流亡返回彼得格勒,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草案,决定发动起义。
11月6日,伴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响,十月隔命爆发。
12月25日,列昂·托洛茨基的代表团与同盟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毛熊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担心再一次遭受日俄战争时期的袭击战,波罗的海舰队计划通过水雷来迎击德国人。
在总动员令下达后的当晚,波罗的海舰队就在达纳尔根岛和波卡拉半岛附近的“中央阵地”区埋下了2119枚水雷。
此举也就奠定了毛熊波罗的海舰队的作战方针,以水雷战为主。
1915年7月,进行远程布雷的毛熊海军在瑞典果特兰湾遭遇了德国海军舰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毛熊海军重创德舰“信天翁”号,使其搁浅。之后的交战中,德国海军陆续损失了“阿达尔贝特亲王”号装甲巡洋舰、“温蒂妮”小型巡洋舰,以及大量的驱逐舰、布雷舰等,进入1916年后,甚至还出现了一支雷击大队被毛熊水雷击毁7艘的战绩。
可以说,毛熊波罗的海舰队对德军而言是一支不可不拔掉的尖刺。
为此,1915年德国曾计划以8艘无畏舰、7艘前无畏舰为主,共计105艘舰只的庞大舰队登陆里加,而里加的毛熊海军只有各式舰只26艘。
8月8日,德国开始了第一次里加登陆战,但是在俄军岸防炮、海军舰炮以及水雷的共同打击下,德军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撤退。
8月19日,第一次里加登陆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德军损失了2艘驱逐舰、3艘布雷舰、1艘战列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扫雷艇。
而毛熊只损失2艘老式炮艇。
1917年9月18日,德国海军制订了名为“阿尔比翁”的登陆行动,德国海军计划出动各类舰只351艘,登陆部队达23000人,规模可以说是相当的庞大。
相比之下,毛熊人在里加湾拥有13400人的部队,相当数量的岸防炮以及大规模的水雷(仅伊尔别海峡就部署了11000多枚水雷),舰艇方面则拥有107艘各式舰只。
俄军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海军舰艇方面,特别是在二月隔命之后,军队长官受限于士兵委员会,因此无法更好的施展自己发挥的空间。
10月12日,德军开始了登陆行动。期间俄军表现出了惊人的作战能力,与德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但是,随着里加湾被德军占领,此役俄军惜败。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号波罗的海舰队的最后,是3月12日从芬兰湾的撤离行动,到4月22日,233艘舰只得以安全到达目的地,这次行动,事后为毛熊红海军的重建埋下了种子。
黑海方面,随着“戈本”“布雷斯劳”加入土耳其海军,迫使毛熊海军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来。
为此,黑海舰队提出了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作战方法,即将三艘前无畏舰编成一组,集中指挥射击。
在黑海方面爆发了一战中最早的主力舰交战,即为萨雷奇海战。
这场海战实际结果是两方都毫发无损,仅仅只是出现了个别人员的伤亡。
之后的毛熊黑海舰队往往伴随着陆军在高加索地区的攻势发展而达到巅峰。随着本土的隔命爆发,黑海舰队选择了与波罗的海舰队不同的道路,他们中的大多数被德军俘获,后转交给协约国,协约国将他们交给了白军。
随着白军的落败,大部分的舰船离开了毛熊,成为白军流亡者的家园。
1936年,最后一艘舰船被法国当局拆毁。
1917年十月隔命爆发,毛熊彻底结束了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布列斯特和约》签署后,某种意义上也就象征着毛熊输掉了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熊总共动员兵力达1200万,伤亡人数达660多万,这其中还包括平民的200多万。
这场世界大战直接导致毛熊的战后格局与原先大不相同,波兰和芬兰得以独立,而剩下的领土则陷入了漫长的内战中,从1918-1921年,无数个势力在毛熊大地上互相厮杀,高尔察克、邓尼金的白军;
布尔什维克的红军,还有制宪会议结束后不满的社会隔命谠、孟什维克以及乌克兰方面的独立派和无政府主义黑军。
毛熊从一个泥潭中跳了出来,挣扎着又陷入另一个泥潭。
而后,随着1920年波兰对毛熊发动进攻,毛熊内战迎来了高潮阶段。伴随着“维斯瓦河的奇迹”、霓虹人从远东撤离,毛熊内战结束。
但是当毛熊诸国以毛熊的名字回归世界舞台时,或许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注意到,他们将成为影响20世纪中后期举足轻重的力量。
至于在内战中被严重打击的工业经济,也将伴随五年计划的汽锤升起落下,而如同奔跑的赛马一样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