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山下一只猪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第3页)

 船队到达锡兰后,郑和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木骨都束(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麻林国。

 郑和的大船队到古里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今阿曼佐法尔一带)、阿丹和剌撒(今也门),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

 这一次,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永乐十七年八月,郑和船队回国。

 .........

 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这次航行中,郑和船队正式到达祖法儿。

 船队先后到达的国家何地区有占城、暹罗、古里、锡兰山、溜山、苏门答腊、满剌加、甘巴里(印度西南部)、幔八萨(今肯尼亚蒙巴萨)等地。

 永乐二十年九月,郑和船队回国,随船还有暹罗、苏门答腊、哈丹等国派来的使者朝贡。

 ........

 第七次:

 宣德五年六月,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从龙江关出水,前往福建长乐。

 侯风期间,镌刻《天妃灵应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为后世研究郑和下西洋留下重要史料。

 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船队经占城、瓜哇、苏门答腊、古里,向南到达非洲南端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

 令人遗憾的是,当船队航行至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初春病逝。

 同年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

 几位皇帝听到后,不禁对郑和感到几分好奇。

 除了汉武帝之外。

 其他人都见过现代地图。

 对于大海的辽阔,有着清楚的认识。

 始皇帝感慨:“都是宦官,赵高与郑和相比,提鞋都不配!”

 汉武帝:“大海很大吗,航行一次竟然需要两三年时间。”

 老杨:“能不能让郑和来大隋培训一批海员?”

 老赵:“大宋也需要培养一批海员。”

 老朱:“郑和摊上你是真不容易,基本上一直在海上生活。”

 “也就老四你没了,才休息几年!”

 朱棣面带惊喜:“哈哈,不愧是我看重的人才,真给我长脸!”

 “回去就给他加官升级!”

 ..........

 朱明接着

说道: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是当时明王朝国力强盛的一种展示,郑和所率的船队纵横于大洋之间,与西洋诸国实行和平互访,实现了万国朝贡,可惜,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盛举!

 明宣德十年,明朝颁布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五年后,浙江的船只数量下降了一半多。

 明弘治十三年,明朝再次下令:“军民人等擅造大船者”或者“带违禁货物下海入藩国买卖者”,将被处以极刑,并举家发边充军。

 这个政策使我国传承了几百年的造大船先进技术随着工匠的老去而永久地失传了。

 就这样,明清两朝不仅实施海禁,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炎黄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经济科技渐渐被西方超过,大清后期,西方用大炮轰开国门,强迫大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几个皇帝听的皱眉。

 “什么,被西方国家超过,就那些未开化之人,凭什么超越我炎黄!”

 “还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且还不是一个,是一系列?”

 “大清无能,真是个废物!”

 “大清皇帝怎么没进来,老子见到一定让他尝尝我老赵的拳头!”

 “听着就来气!”

 “想不到,咱大明后面,竟然是这么一个玩意,老四,看看你做的好事!”

 朱明:“你们要是知道条约内容,估计更生气!”

 就倭国那点小国家,还逼迫当时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大致给你们说一下条约内容。

 一、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倭国,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倭国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大清的国防,便利了倭国对炎黄的进一步侵略。

 朱明用手机打开地图,指明了一下都是哪里。

 二、赔款:赔偿倭国2亿两白银。

 其中,倭国要求清朝割让辽东半岛,但在俄国、德国、法国的干涉下没有得逞。

 清朝为此需要额外向倭国支付3000万两白银,名曰“赎辽费”。

 加上这三千万就是2.3亿两白银。

 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三、开放通商口岸:清朝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