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山下一只猪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第2页)

 郑和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郑和极力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之后又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最后抵达古里。

 郑和代表大明,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称古里国“去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

 第二次航行在永乐五年

 回国后不久,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锡兰、柯枝、古里等国。

 于永乐七年回国。

 这次航行过程中,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

 碑文有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针对佛陀、毗湿奴和真主表示敬意。其中汉文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等语。

 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

 ................

 第三次:

 永乐七年十月,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再次出发。

 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

 途径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在满刺加,郑和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仓库里以备使用。

 去往各国的船只,返航时也都在这里聚集。

 回程时,郑和船队再次访问锡兰山国,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并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

 郑和发现归路被截断后,对属下说:“贼寇主力已经出动,国都内一定空虚,并且他们会以为我们远道而来,力孤胆怯,不能有所作为。若是出其不意进攻他们的国都,则胜利可期。”

 于是,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

 永乐九年七月六日,郑和船队回国。

 ............

 第四次:

 永乐十年末,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进行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远航。

 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

 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今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这次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占城,然后率大船队驶

往瓜哇、满剌加、苏门答腊。

 又从苏门答腊派出分队到达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

 郑和所率的大船队则从苏门答腊驶往锡兰。

 在锡兰,郑和再次分派船队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波斯湾最大的岛屿——忽鲁谟斯的格什姆岛(今属伊朗)。

 格什姆岛是当时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

 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国(一说今肯尼亚的马林迪;一说今索马里)。

 郑和至其国后,宣读诏敕,对国王等进行封赐。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了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而且,麻林国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中国贡献了一只长颈鹿,这只神奇的动物立即震惊了朝野内外,人们甚至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麒麟”。

 永乐十三年八月,郑和船队回到国内。

 ..........

 第五次:

 永乐十五年,郑和受命第五次下西洋。

 不少国家前来朝拜大明。

 郑和奉朝廷之命送各国使臣回国并进行访问。

 据署名蒲和日所立的“郑和行香碑”,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行香。

 同年秋后,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

 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占城,然后相继到达瓜哇、彭亨(今属马来西亚)、锡兰、沙里湾尼、柯枝。

 在柯枝,郑和代表大明,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