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
“鞑靼?”
朱棡来此之前,可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工作。
特意拜托朱明帮忙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最后这些珍贵的信息足足装满了整整一个硬盘!
此刻,当听到这个词汇时,他脑海里瞬间涌现出了关于正德大明时期,北方各个部族的详尽画面与情况。
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不屑地说道:“哼,真是好笑!如今这世道,竟然连随随便便一个无名小卒般的阿猫阿狗,也胆敢来找我大明的麻烦!”
李东阳并不知晓朱棡其实早已对这些情况有所研究,心中不禁有些担忧,生怕朱棡对这个时期的大明周边的局势不了解。
于是,他赶忙向前一步,语气急切而又认真地开始向朱棡以及大殿之上情绪异常激动的万朝朱棣详细解说起鞑靼等各个部族的具体情况。
李东阳从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实力强弱到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诸多方面逐一进行阐述分析,可谓是面面俱到,巨细无遗。
而且,他这番话不单单是讲给朱棡一人听的,也是说给在朱棣听的。
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物,对这里的情况可能不了解。
朱棡则始终一言不发,只是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李东阳。
随着对方讲解的深入,朱棡内心深处的惊讶之情愈发强烈起来。
暗自思忖道:“果然不愧是堂堂内阁首辅!真乃名副其实之人!即便是朱明精心整理出来的各类繁杂资料,在很多关键之处,比起李东阳所讲述的内容,还是显得不够全面和透彻呢!”
不过,这一切倒也算合乎情理。
朱明所精心整理的那些资料,大抵皆是借助于各类古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古发掘成果等途径推测而来的。
李东阳呢,身处在当下这个时代,对于方方面面的实际状况,其了解程度无疑更为明晰且真切。
“倘若搁在往昔,那鞑靼断然不敢如此张狂放肆。估摸他们听闻了前些时日里,大明境内所发生之事,便误以为大明已然陷入内乱纷争,正处于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局面,遂妄图趁此良机挥师南下,肆意烧杀抢掠一番,并借机勒索诸多好处。”
李东阳慢慢的分析解释。
“自土木堡一役过后,大明众多骁勇善战的武将不幸阵亡沙场,历经数代积累起来的精锐力量亦是损耗殆尽,就连多年来苦心积攒下的大量物资……”
遥想当年洪武大明以及永乐大明之际,对待外族的态度,李东阳自是心知肚明。
彼时的大明王朝,几乎总是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就好比那位雄才大略的朱棣皇帝,曾五次亲率大军远征漠北,威名远扬,蒙元各部族皆对其畏之如虎,纷纷避其锋芒。
可而今呢。
大明却时常遭受外族的侵扰冒犯,在此情形之下,确实有必要阐明其中缘由,以免无端背上这口黑锅啊!
不是我们无能。
实在是前面某些皇帝过于昏庸无道、荒唐至极,才导致如今这步田地,我们也都是受害者。
若不是那些个不靠谱的先皇们挖了这么多深坑,就凭咱大明朝的实力,那些区区外族又怎会有胆量前来冒犯?
如此一来,土木堡之战再次被提起。
其他大臣一听这话,顿时心中一惊,连忙向李东阳拼命使眼色。一个个心急如焚地在心里呐喊道:“老哥啊,您说话可得悠着点儿啊!千万要小心措辞,把责任推卸出去就算了,千万别冲动上头啦!”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棡以及站在一旁的朱棣,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铁青。
他们二人当年可是亲身参与过那场惊心动魄的土木堡战役。
当初,在朱明的大力协助之下,率领着来自数个朝代的联合大军,方才在土木堡与瓦剌展开了一场光明正大的激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更令他们难以忘怀的还有,当时身为一国之君的朱祁镇,竟然做出了那样令人不齿之事——亲自去叫门投降!
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两人无不感到气血上涌,血压直线飙升。
尤其是每当皇帝们相聚之时,其他朝代的君主常常会将这位“叫门天子”当作反面教材拿来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