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第2页)
每一次提及此事,老朱和其他几个大明皇帝,简直恨不能立刻找条地缝钻进去,以逃避这无尽的尴尬与耻辱。
正因如此,两个朱棣不知道挨了多少鞋底。
脸上差点都留下鞋印。
土木堡一战所引发的后果可谓是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且规模宏大。
这一场战役过后,辉煌鼎盛的大明王朝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其国势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一直以来被大明强力压制的外族势力,此时对大明的敬畏之心已悄然减少了许多。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
李东阳正言辞恳切地进言:“老臣以为……”
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眼坐在高位上脸色铁青的朱棣。
若是换作以往的朝廷,上方端坐的乃是朱厚照,那么李东阳自认为或许能够提出一些相对较为保守稳妥的策略和建议。
然而此时此刻,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上,端坐着的却是朱棡。
在历史上能文善武、智勇双全!
早在洪武年间,就曾多次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作战,
长年累月地驻守于太原一带,威震一方。
更何况,在朱棡身旁,还有那位威名赫赫的朱棣呢!
这位主儿可真是个传奇人物,把当皇帝当作副业来经营,而将领兵打仗视为自己的主业。
五次亲率大军征讨漠北,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强大到令人咋舌的万朝联军,就连李东阳这样见多识广之人都不禁为之震撼。
先不提万朝联军的武器装备的骇人威力,单说万朝联军的单兵素质,那绝对是远远超越了大明朝廷中的任何一支精锐之师,超出李东阳的想象。
细问之下,才知道万朝联军都是职业士兵,平时各种骇人操练,时不时去其他朝代打仗。
李东阳稍稍停顿了一下,缓声道:“自土木堡之战后,我大明王朝的赫赫威名遭受重创。依老臣之见,此次应当派出重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北方诸族。微臣斗胆进言,恳请陛下御驾亲征,以此重振我大明昔日的雄风与威望!”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位大臣不禁面面相觑,满脸惊愕地望向李东阳。
要知道,这位李大人向来老成持重、行事稳健,按照众人对他的一贯了解,提议出兵本是情理之中,但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力荐皇帝御驾亲征。
毕竟,距离那惨烈无比的土木堡一战不过几十年而已。
在土木堡之变以前,除了朱高炽在位时未曾亲征外,其他历任皇帝皆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然而,经此一役过后,便再无哪位皇帝胆敢轻举妄动、亲身涉险了。
只因大家都心有余悸,唯恐遭遇不测。
尤其是那位被戏称为“叫门天子”的朱祁镇,更是给大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耻辱。
倘若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恐怕就连一向积弱的大宋都会公然耻笑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朝中重臣,竟敢贸然提出让皇帝御驾亲征这等建言,其背后的心思实在令人难以揣测。
一时间,有人焦急万分地向李东阳连连使眼色,示意他莫要再说下去;也有人暗自摇头叹息,心中暗骂道:“李东阳啊李东阳,你可真是糊涂到家了!”
就在此时,一阵爽朗而洪亮的大笑声突然在宽阔的大殿内轰然响起。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棡,此刻龙颜大悦,面带笑容,目光炯炯地看着下方的李东阳,心中对其越发满意起来:“哈哈,好!说得真是太好了!朕正是这么想的!此次,朕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将士们上阵杀敌,扬我大明国威!”
一旁的朱棣听闻此言,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不愧是内阁首辅,见解独到,深谋远虑!大明可不是那软弱无能的大宋,若有敌人胆敢来犯我大明疆土,定当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十倍偿还!皇兄此番出征,不知需要多少大军相随?待稍后,我便给你调来。”
朱棡闻言,爽朗一笑,大手一挥说道:“哈哈,十万万朝联军已然足矣!凭此兵力,必能大败敌军。”
朱棣却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若是仅为打败他们,十万兵马足够,但想要一战彻底解决漠北隐患,恐怕这十万兵力还是稍显不足。不如这样吧,目前大本营可以抽调三十万大军以及二十万新军,全力协助三哥,如此一来,漠北再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