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进大明火器的设想
“嗯?店家,你的意思是说那些的官员会如此诡辩?”
张泊点了点头。
“用那些官员的话说,靠近应天周边的地区还好,但是远的地方,诸如山西陕西,两广地区,交通不便,一次往返差不多要一年时间。”
“无稽之谈!店家,你也应该知晓,我大明可是有着驿站的存在的。”
张泊脸上没有意外,眼前的朱标,只瞬间就发现了那些官员口中的漏洞。
“这我是知晓的。”
“事实上,如今的大明,凭借着驿站,各布政司、府、县上交的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都可以在一月之内,抵达我大明的京师,即使是那些偏远的地区诸如山西陕西,两广地区也不例外。
换而言之,即使一来一回,也不过两月的时间。
而且,关于你所说的数目差距问题,按道理也不可能发生。
一方面,那些地方官一年的职责就在于统计这些数目,统计一年来到户部说统计错误,光这一点,就足以将那些那些官员革职了。”
另一方面,我大明户部也不是吃干饭的,是能够允许损耗与差异的。
只要差额不是过大,那就不会追究。
如果差额过大,那就比较麻烦,需要写清缘由,何时何地?因为何事损耗?相关证人何人?证据何处?
然后拿回去给地方官签字审批,拿回来入账,如有后果,地方官负责。
这条件也不算苛责,那为何那些官员会行空印之事?
莫非……”
见朱标似乎猜到了什么,张泊也只能开口说道。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造成空印的问题无非就是官员吃空饷,苛捐杂税等等,这就导致只有官员只能将这些问题推到虚无缥缈的损耗之上为了不被发现损耗有漏洞,他们这才想出空印的点子。”
“竟会如此?那些官员们难道不知晓,这是欺君的大罪?”
朱标的语气中带着些许冷意,向张泊询问道。
“他们知晓,只不过他们轻视了陛下。”
轻视爹?
“店家,这是何解?”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中,只有元朝与明初有空印之案,朱兄可知这是为何?”
朱标考虑片刻,联想到张泊之前所说的话语。
“莫非与继承元朝的制度有关?”
“没错,因为空印就是元朝习惯性的做法,而大明自然而然地就继承了这个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