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三十九章 北宋君臣

 元符二年,汴京,垂拱殿。

 垂拱殿面积不大,只有五间十二架,长六丈,宽八丈四尺。

 但是其在皇城中地位却非同一般,乃是大宋官家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之所。

 如今,大宋的第七位官家赵煦,正头戴长翅硬脚幞头帽,身着一身红色袍子,坐于殿中。

 与先前六位大宋皇帝敦实富态的样貌有所不同,如今二十余岁的赵煦,身形瘦削,剑眉上挑,帅气非凡。

 此时的赵煦,双眼微闭,脑袋撑在其中的一只手上,另一只手则是在不停地敲击着桌面。

 此番情景大约持续了约十几息的时间,赵煦的眼眸蓦然睁开,从龙椅上起身,来到殿中央的位置。

 将地上已经被揉成一团球的纸团捡起,之后又再度回到了龙椅之上。

 将纸团摊开,看着上面的信息,赵煦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眼前的这张纸,倒不是赵煦闲来无事所扔,也不是其他官员打的小报告之类,而仅仅是一个人的信件。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旧党代表人物苏轼。

 那是一场持续了近四十年的党争。

 自神宗熙宁二年,围绕王安石变法,朝中就大致上分成了两个派系。

 守旧派与变法派。

 守旧派以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为首,变法派则是以王安石、吕惠卿、韩绛、章惇为首。

 在他的父亲神宗时期,因为想要富国强兵,以雪祖宗之耻辱,所以下定决定变法,以振国力。

 王安石就在此刻应运而生,与父亲神宗一拍即合,大力推行新法。

 而要变法,势必要触动他人的利益,为了顺利地推行新法,那就只有将反对变法之人尽数贬谪了。

 变法派开始在朝堂之上,占据主要地位。

 之后他的父亲神宗去世,他顺利继位,但是,当时的他年仅十岁,由高太后,也就是他的祖母垂帘听政。

 高太后乃是守旧派,不仅重新启用司马光为相,并且,将所有变法时被贬谪的群臣都召集回来,而变法派的朝臣,则是步上了守旧派的老路。

 这就又到了守旧派占据朝堂。

 待到高太后离世,他开始亲政。

 至于他,倾向于守旧派还是变法派,那自然是变法派无疑。

 其中有着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极度讨厌旧党代表人物司马光。

 司马光提出的各项政策,在他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

 其一,便是以母改子。

 因为他的父亲神宗刚刚驾崩,司马光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新法推翻。

 但是当时皇帝三年守孝期未满,他作为新皇,不应该对先皇的政策改动,这是大不敬,而且,以子改父,这是大不孝。

 结果,司马光那老东西,见一时无法推翻新法,便将他的祖母高太后搬出来,用她的名义废除了父亲的新法。

 自古以来,都是妇从夫、母从子,结果在司马光这,就颠倒过来了。

 其心可诛!

 其二,就是司马光竟然将变法时期,辛苦打下的西北四镇,拱手让给了西夏,甚至恢复了断绝的岁币。

 这简直就是卖国行径。

 结果,因为这一番行为,和平来临,司马光反而收人歌颂。

 简直可笑。

 至于他想要推行变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变法之事对于大宋的发展,确实卓有成效。

 例如变法中的募役法,废除了原来按户轮流充当州县差役,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原来拥有免役特权的士大夫阶级以及民户按户分摊。

 这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又例如青苗法。

 以往的旧有制度,是遇到丰年就抬高米价,以防谷贱伤农,遇到荒年就适当降低米价,用来平抑物价,拯济百姓。

 但是青苗法却将朝廷粮仓里储藏的折算为本钱,以两成利息贷给农民,一方面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算是为朝廷增加的财政收入。

 诸如此类的变法,如果能够长期以往地持续下去,势必能够将大宋的国力再推上一个台阶。

 但是,却遭受到了守旧派的抵抗。

 因而,现在的他,对于守旧派,那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在他亲政之后,直接就召回了变法时期的重要人物章惇,追谥王安石为“文”,允许其配享神宗庙廷,以彰显变法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