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赐婚?


 “臣李格非见过官家。”

 李格非来到赵煦的面前,向着赵煦拱手行礼。

 “爱卿无需多礼。”

 赵煦脸上洋溢着笑容,上前扶起李格非。

 多亏了这对老师弟子所献上的作物,不久的将来,大宋将再无饥民之祸。

 “谢官家。”

 “今日召集爱卿前来,是想与爱卿分享一番收获的喜悦。就在刚刚,已经获悉了各个作物的亩产重量,如爱卿所言,那些作物确实能够亩产千斤,特别是番薯和土豆这两项,产量更是喜人,足足将近三千斤。”

 得知这一切的李格非神情也是一松。

 虽然先前他就已经获悉,那些作物能够亩产千斤,但是毕竟从未亲眼见过,因而,对于最终的产量,他始终有所担心。

 如今,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那接下来,就是找个机会,向官家引荐清照。

 “爱卿,可要何奖赏?”

 赵煦颇为豪气地说道。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亩产千斤的作物,所能够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在历史上,就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甚至,超过汉文帝与唐太宗,都指日可待。

 “官家,臣不要什么赏赐,只希望官家能够将臣的恩师召回。”

 李格非俯身拱手,有些忐忑地回应道。

 他知晓官家对于旧党的厌烦程度,不然也不会将恩师贬谪到儋州,这个自大宋建立以来,从未有人贬谪到的极南之地。

 因而,即使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对于官家能否答应他一事,他心中也是没底。

 “爱卿无需忧虑,苏轼在此事上位居首功,朕可不会埋没了他的功劳,待朕回宫之后便下旨,将其召回京师。”

 听到这一切的章惇,默默地长叹一声。

 苏轼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原本以他的估计,苏轼大概率要死在儋州了。

 但是谁曾想,苏轼竟然发现了那些亩产千斤的作物。

 这下好了,苏轼不日就会回到京师。

 当然,章惇倒是不怎么担忧。

 回来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到重用,那又是另一回事。

 以苏轼旧党的立场,作为新党拥趸的官家,是肯定不会对其重用的,最多也就是给其一个闲散的官职,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臣代恩师谢官家。”

 “除了此事,不知爱卿可还有什么奖赏。”

 苏轼一事,就算李格非不提,他也会将苏轼传召回来,因为那些对大宋影响深远的作物,可都是苏轼献上来的。

 所以,刚才李格非所说的,也就称不上什么奖励,所以赵煦便又问了一遍。

 “为大宋,为官家做事,乃臣之本分,不需要什么奖赏。”

 赵煦不住得点了点头。

 虽然李格非身为苏轼的弟子,乃是旧党,不过经过这些日子与对方的交谈,他发现李格非身上,还是有不少的可取之处的。

 他也意识到,旧党之中,像李格非这样有才之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将之一棒子打死,未免有失公允。

 而如果重用他们,支持变法的人恐怕会心灰意冷。

 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一点。

 自他父亲神宗时期便留下的党争。

 或许,他要快点想一个方法,去消弭新旧两党之间的纷争了。

 赵煦无意识地望向了李格非马车的方向,他看到了一位少女。

 一个想法涌上他的心头。

 “那是爱卿之女?”

 “是,官家,小女名为李清照,乃是臣与岐国公之女王氏所生。”

 “岐国公之女?李清照?爱卿之女莫非就是在汴京城中,流传甚广的李小娘子?”

 “这……确实如此。”

 李格非此刻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前明明还在谈论着奖赏事宜,但是如今,话题怎么引向了清照身上。

 不止李格非看不懂,赵煦身后的章惇与蔡京也看不懂。

 他们都不明白官家为何会突兀地提及此事。

 蔡京的那略显浑浊的目光,盯着眺望着马车的赵煦,看了几息的时间。

 一个大胆的念头,瞬间就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该不会,官家要娶李格非之女吧。

 蔡京的想法并未持续太久,就被赵煦的话语打断了。

 “我欲为爱卿寻一门亲事,你看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如何?”

 原本对这一切并不在意的章惇,听到官家的话语后,整个人瞬间一震。

 以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来看,很明显,官家在下一盘大棋。

 赵挺之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