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哲宗赵煦(第2页)
这能好喝吗?
赵煦对此产生了不小的疑问。
不过,来都来了,他也愿意试一试。
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托着茶杯底,赵煦浅尝辄止的轻抿一口。
结果却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后世的茶与大宋的茶果然差别不小,后世的茶清香扑鼻,口感细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有点意思。
当然,虽然茶的出品出乎赵煦的意料,但是他也并未沉浸于饮茶的乐趣中,因为他还有着要事。
见宋哲宗赵煦将茶杯缓缓地放在桌子之上,张泊明白,接下来就是正戏了。
“店家,我有几个问题,不知可否帮我解答。”
“这自然没有问题。”
见状,赵煦微微颔首,然后便开口道。
“店家,据李小娘子说,这里是我大宋的九百年后?”
“确实如此。”
“不知可有……”
现在的张泊对一切都烂熟于心了。
以至于赵煦话音未落,张泊就驾轻就熟地掏出手机,开始念叨起宋哲宗赵煦的生平。
“赵煦,原名赵佣,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生于东京开封府,为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其母为宫嫔朱氏,曾加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之衔,封均国公……”
随着张泊的娓娓道来,赵煦脸上倒是没有露出意外的情绪。
有先前李小娘子给他的铺垫,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至于刚刚店家的回答,则是让其彻底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此处确实是后世。
因为店家口中所说的事情,很多都是宫廷密幸,能够知晓这一切的,在大宋,不超过五指之数。
“好了,店家,我相信此地为后世了。”
看着赵煦竟然如此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张泊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李清照身上。
令张泊有些咋舌的是,现在的李清照,就如同一位大家闺秀一般,正在对着冲泡好的茶叶,浅尝辄止。
这可是先前张泊从未见过的李清照。
不得不说,静下来的李清照确实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
当然了,这也不排除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店家,不知道历史上,我有没有继承太祖太宗的遗志,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是赵煦最为关心的问题。
赵煦说完,便神色有些紧张地看着面前的张泊,以等待他的回答。
张泊从李清照那收回目光,继而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
“这……”
张泊直接了当的回答,让赵煦整个人不好了。
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对于他而言,算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目前,对于大宋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辽国。
其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乃是大宋的心头之患。
如果当初没有辽国的干预,他便可以直接将西夏灭国。
但是,辽国出手了,他也就只能与西夏握手言和。
虽然这看上去没有什么机会,但是赵煦深知,现在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就是一位昏君。
任用奸臣当道,残杀谏臣,相信奸臣言语,逼死皇后太子。
又因为其崇尚佛教,使得他在全国各地广建佛寺,优待和尚僧侣,不仅劳民伤财,还使得青壮年宁愿做和尚,也不愿意务工务农,如此,辽国的国力便开始走下坡了。
但是即使如此,辽国的国力还是比大宋强上不少,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短暂地向辽国低头了。
原本以他的想法,是想韬光养晦,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待到辽国势弱,这才发起决定性的攻击。
但是,目前看来,似乎是发生了意外。
他并没有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
会是什么意外呢。
难不成不久后耶律洪基身死,辽国换上了一位明君,一转辽国的颓势?
想到这,赵煦生出了一股莫名的无力感。
难不成他大宋真的无法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沉默了数息的时间,赵煦稳定住了他那有些躁动不安的心神,随后看向一旁的张泊。
“店家,不知是何原因。”
“其实,如果再给你十几年的时间,你确实可以做到收复燕云十六州,我对此深信不疑。
相信你也知道,现在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可算不得什么明君,而且,他的下一任皇帝耶律延禧,更是青出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