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两代昏君
不得不说,虽然宋哲宗赵煦早逝,但是他却给宋徽宗赵佶,留下了丰厚的财产。
首先便是经济方面,赵煦给赵佶留下了足足5000万缗(min)。
一缗=1000文,也就是5000万贯的遗产。
这什么概念?
盛唐时期,天宝年间,一年杂七杂八加起来的赋税,也不过2000万多贯。
宋哲宗留下的遗产,相当于盛唐两年的赋税。
而在当时,宋朝给予辽国的岁币,一年也就几十万贯,当时的辽国都感觉很满意了。
5000万贯,都可以直接可以买断100年了。
如此美妙的开局,都能和隋炀帝杨广比肩了。
其次,在军事方面。
宋哲宗时期,数次对西夏用兵,打的西夏俯首称臣。
在此过程中,宋军的战斗力与战斗经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即使如此,在面对宋哲宗时期差点被打的灭国的西夏,宋徽宗还是花费了一番力气,才将西夏打服,并且趁着吐蕃局势不稳之际,拿下了河湟吐蕃诸部,建立了陇右都护府。
1124年,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宋朝版图达到了极盛。
向西有陇右都护府,向北联金灭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七州。
也在这一年,宋朝内部的党争被终结,掀起的起义也被扑灭。
此刻宋徽宗的文治武功,堪称两宋之极。
可以说,如果现在宋徽宗直接去世,那他将会是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后,宋朝为伟大的皇帝,将来的史书上,他肯定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与某位皇帝一样,他也活的太长了。
事实上,他能够到达此等成就,与他本身的能力并无多大的关系,而是靠了哲宗所留下的家底。
待到家底挥霍一空,赵佶身上的缺点就暴露无遗。
虽然他可以称得上一位全才,但是……
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天分。
就如宋哲宗时期的宰相章惇所言的那样。
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坐在张泊对面的赵煦,听到赵佶将北宋带上巅峰时,脸上刚刚展露出笑意。
结果张泊的后半句话,使他的笑意瞬间凝固。
“店家,你说什么?大宋在老十一的手上亡了?而且还是在到达巅峰的两年后就亡了?”
无怪乎赵煦如此惊讶,他可是刚刚得知,老十一可是他之后的大宋皇帝。
大宋在老十一的手上没了,那岂不是还有数十年的时间。
要知道,现在的大宋,国力蒸蒸日上,较之辽国,也差不了多少。
就经过老十一一位皇帝,大宋就亡了?
甚至,还是在到达巅峰后的两年后灭亡的。
一般来说,就算过了王朝的巅峰期,好歹也有个较长时间的衰落期。
就例如唐朝那般。
在盛唐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苟活了将近一百五十年。
因而,在赵煦眼中,大宋仅仅过了两年就灭亡,这属于有些难以理解。
会是谁灭亡了大宋?
只一瞬间,赵煦便想起了在大宋建立之初,就与他们纠缠了近两百年的辽国。
不对,根据店家所言,辽国的那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
也就是说,纠缠了近两百年的宋辽两国,同时被灭。
敌人是谁?
是内忧,还是外患?
面对着有些不敢相信北宋如此简单就灭亡的赵煦,张泊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是的。”
“那不知我大宋的灭亡的原因为何?”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赵佶将大宋带上巅峰的功劳,并不是靠他自己,实际上,这里面的功劳大部分都是你的。
而抛开了你的因素,实际上的赵佶重用奸臣,打击异己,卖官鬻(yu)爵,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沉迷于奢侈生活,收集各地奇珍,建造各处别苑。
在其的统治下,大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如此大宋,就如同漏水的小船一般,只要遇到些稍微大点的浪花,便有倾覆的危险。”
面对着张泊的一一举例,赵煦此刻紧锁眉头,一言不发。
原本在他看来,他的弟弟徽宗赵佶,理当是一位将大宋带上巅峰的明君。
但是谁曾想,竟然会是这么一位耽于享乐的昏君。
赵煦攥紧了手中的茶杯,神情阴沉得仿佛要滴出水一般。
“当然了,赵佶昏庸无道,是大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金国。”
“金国?”
赵煦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不解,向张泊询问道。
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
“哲宗,现在的你自然不知晓金国,因为金国的建立者完颜阿骨打,目前仅仅是辽国境内的一个部落首领,直到十五年后,辽国势微,他们这才强势崛起,然后,用十二年的时间,横扫宋辽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