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旧港,发展前景(第2页)
在大明弥足珍贵的香料,在海外,仅仅需要百文钱,就能购买一斤。
换而言之,一只青花白瓷盘,可以购买千斤的香料!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说,海上的发展前景,较之陆地广阔,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这可一点都不过,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海上航行,较之陆地行走,所花费的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想当初,玄奘历时五年,才抵达天竺,但是郑和,一来一去天竺,不过两年的时间。”
“这……”
朱棣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郑和身上,一时语塞。
因为店家说的确有其事。
“此外,海上所能获得的收益,也不是陆地能够比拟的,在历史当中,就有很多的国家,是受到了利益的驱使,踏足海洋。”
“很多国家?”
“没错,judy,你在此稍等会儿,我去拿张地图。”
“店家,不用,我这便有。”
坐在一旁,半天并未说话的郑和突兀地说道。
随后,他从袖口中,淘出了一张绢布交到了张泊的手中。
张泊打开绢布,赫然发现,这是一幅长约二尺,宽约一尺的世界地图。
他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绢布地图的原型,是他交给朱棣的世界地图。
没想到朱棣的动作竟然如此的迅速,这么快就在打印地图的基础上,做出了绢布地图。
张泊将图纸摊开在矮桌之上,周围的一圈目光,也全都聚焦到了地图之上。
“就拿地图边缘的这一块土地来说吧,这里名为佛郎机,别看他们的领土不大,但是在明末时期,他们就是海洋霸主,当时,这地图上的很多区域都被他们占领,旧港便是其中之一。
朱棣看着地图上,那块比一根手指头都大不了多少的地方,眉头微皱。
“海洋霸主,那我大明……”
朱棣话说道一半,便突然止住了。
因为他想起了一件不怎么开心的事。
“店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后,我大明就取消了下西洋一事,店家,你可知为何?”
“还能为何?当时的文官劝阻,说下西洋劳民伤财呗。”
“文官劝阻!劳民伤财!”
朱棣蓦地发出一阵嗤笑之声。
“放屁,怎么可能劳民伤财,郑和的收益可是实打实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第一个原因,下西洋的花费,是从国库里支取的,但是在获得收益之后,是进入了皇帝的内帑。
在judy你在位期间,一切都好,毕竟你将钱都拿出来做事了,并且,也能压得住臣子。
但是之后就不行了
至于另一个原因,相信你也知道,文官集团的背后,可有不少江南士绅,他们不让朝廷下西洋,自己却通过走私攫取暴利。”
“简直是岂有此理!”
朱棣单手握拳,锤击桌子,四人杯中的茶水因此都飞溅出来。
但朱棣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而是在思考着该如何处理此事。
沉默片刻,朱棣轻舒一口气。
“店家,关于此事,你可有解决办法?”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像唐宋时期学习,开放海禁的同时,打压走私。”
“开放海禁吗?”
朱棣摩挲着下巴,一时之间有些犹豫。
毕竟这玩意,可是他老爹时期就设下的。
一方面以农业为本,一方面是打击倭寇。
而张泊自然也看出了朱棣的犹豫。
“judy,你有所犹豫我也能够理解,不就是因为这禁海令是老朱时期立下的吗,但是问题是,现在老朱他自己都不禁海了。”
“啊?爹不禁海了?”
朱棣对此可是异常惊讶。
想当初,老爹可是规定了,片板不得下海的。
结果,现在说不禁就不禁了。
“是啊,现在洪武年间的造船事宜,应该是提上日程了,你没打听过吗。”
朱棣讪讪一笑。
他又不能未卜先知,自然不可能知晓洪武朝的所有政令。
“这样啊,那我下次前往洪武朝,可得要好好问问。”
“另外,要想要消除反对的声音,一个人吃独食是不行的,而是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就例如朝中的大臣。”
“朝中大臣?”
“没错,因为如果开放海禁,肯定是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能够获取不小的利润,但是官员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想来官员们也不乐意。
但是朝廷却可以给官员们提供便利,例如根据职位的高低,或者是集资,使官员们也能够在下西洋一事中获得收益,那自然就没有反对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