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二十三章 想要换皇帝的李世民(第2页)

 一月不到,就能前往天授一朝了。

 或许,他也该考虑,如何处理武则天一事了。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朝换代。

 直接让武则天退位,让李氏之人上位。

 但是……又该换谁呢?

 李世民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个名字。

 李显与李旦。

 首先是李显。

 但是,一想到刚刚店家刚刚说的那番话,李世民就仿佛吃了苍蝇一般地恶心。

 这个不肖子孙,竟然想将他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虽然气愤,但是李世民还没有被气愤冲昏了头脑。

 万一李显幡然悔悟呢。

 就如同商朝太甲一般。

 “店家,李显在政变之后,可曾有所改变?”

 张泊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这么说吧,唐中宗李显即使再次登基,依然死不悔改。

 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将韦氏立为皇后,并且不顾大臣的反对,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封王。”

 李世民的手紧紧地攥紧茶杯,仿佛要将茶杯捏碎一般。

 虽然在大唐有封异姓王的先例,例如吴王杜伏威和燕王罗艺。

 但是,他们都是作为降将封王。

 这什么韦玄贞,何德何能,竟然封王!

 “之后,对于有着拥立之功的功臣反而刻意疏远,并未韦皇后参与到政事上来,至此,韦皇后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后来李显驾崩,韦后临朝称制,她想重演武后之事,但是,当时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发动了政变,诛杀韦后一党,至此,大唐的帝位,转到了李旦一系。”

 “哼,死的好。”

 李世民冷哼一声,对于这位子孙,他可是极度不满了。

 身为大唐的皇帝,一点身为皇帝的觉悟都没有,竟然还想要将大唐的江山拱手相让。

 他直接将李显在候选人中剔除了。

 不过,刚刚张泊的一番话,也是吸引了他的注意。

 李显后期,又发生了一场政变。

 他记得没错的话,李显的上位,也是和政变有关。

 “店家,为何我大唐有着如此多的政变,难不成,与我早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关。”

 “这个嘛,确实是有一部分关系。

 在太宗皇帝你之前的政变,没有能力的自然以失败告终,有能力的,道德水平也高,因为担心在史书上留下骂名,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总的来说,政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但是,太宗皇帝你成功上位后,一切都变了。

 因为一系列的文治武功,导致太宗皇帝你在史书上的评价颇为不错。

 这就给那些有能力政变的人,传达出一个信号。

 过程不承重,最后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之后的政变就多了起来。”

 李世民心中蓦地一沉,没想到他的玄武门之变,竟会给后世留下了这么深的影响。

 “不过,太宗皇帝你的表率作用,仅仅是一个原因,事实上,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不止这一点。

 比如玄武门那独特的位置,也是发生政变的关键,刚刚提到的那两起政变,都与玄武门有关。

 关于这一点,相信太宗皇帝比我更了解。”

 历史上,大唐一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其中四起,都与玄武门有关。

 而这,自然也成了后世人津津乐道的玄武门继承法。

 对于张泊的话语,李世民极为认同。

 他当初之所以选择玄武门,是因为多方面的考量。

 如果仅谈玄武门的地理位置的话,就有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玄武门临近着皇帝居住的太极宫,只要从玄武门突入皇宫,那就能更快的控制皇帝,完成兵变。

 其二,当时长安城是依山而建,出了玄武门,便是首阳山。

 首阳山山高林密,有利于兵马的隐藏,并且还是整个长安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皇城。

 既有利于观察局势,也又利于调动士兵。

 “除了玄武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唐发生如此多政变的原因,差不多都可以归结到皇帝能力的问题上。

 大唐一共就发生了六起宫廷政变,但是武曌末期,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前,就有四起。



 “皇帝的能力?如此说来,不仅是李显能力不行,李旦的能力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