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泰释怀,南宋君臣(第3页)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的大宋官家赵构,才

会在南迁后,将扬州定为“行在”,即天子巡行之地。

 在一所新建造的宫墙中,一池碧水,倒影着蓝天白云,以及四周的亭台楼阁。

 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此刻正站在水边,就着水景练习着书法。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大宋官家赵构。

 而在赵构的对面,正恭恭敬敬站着一人,其乃是如今大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黄潜善。

 “派往金国求和之人可有着落?”

 赵构一遍进行着书写,一边头也不抬地向黄潜善问道。

 “回官家,目前暂定为刑部侍郎王伦。”

 赵构的笔锋略一停顿,随后便恢复了书写。

 “好,此事需尽快提上日程。”

 “是,官家。”

 黄潜善回完话,便欲缓缓退去。

 这时,赵构突然开口道。

 “近日可有宗泽的消息传来。”

 黄潜善神情一怔,不过很快便恢复如初。

 “回官家,并没有。”

 黄潜善低头拱手,使人看不清他的神情。

 说实话,对于宗泽想要抗金的想法,他一直是嗤之以鼻的。

 大宋巅峰时期都没有能够抵御的住金国,现在拿什么与金国斗,还不如与金国求和,偏安一隅。

 不过,虽然他对于宗泽抗金的想法不屑一顾,但是宗泽的奏疏,他还是会如实交给官家的。

 好歹宗泽也是开封府尹,他还没有这个胆子将宗泽的奏疏拦下。

 只是,官家收到奏疏是一回事,能不能按照奏疏行事,又是另一回事。

 从靖康之变到如今,已然两年。

 在这两年中,据他的估计,宗泽寄给官家的奏疏,恐怕也有四五十封了。

 其中所说之言,无非就是劝说官家亲临汴京。

 虽然官家确实曾经有所心动,但是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官家也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什么迎回二帝,这个甚至不需要他干预,官家便知晓如何行事了。

 所以,对于宗泽寄来的奏疏,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没有吗?”

 赵构啧了啧嘴。

 以往每月,差不多宗泽都要寄两份奏疏,无非就是让他回到汴京主持大局,以迎回父亲兄长。

 但是怎么可能嘛。

 汴京可是地处前线,危险程度自不必多提。

 要是万一,汴京城再被攻破,那他的结局,岂不是会和父亲兄长那般。

 与其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亲临汴京,还不如待在后方享乐。

 至于迎回父亲兄长,他更是没想过。

 迎回父亲兄长,他算什么?

 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成为了大宋的官家,还没有好好的享受,又怎么可能会迎回父亲兄长。

 话虽如此,虽然他一直不同意宗泽的提议,但是他对于宗泽这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多亏了宗泽镇守开封,他才能够借此,与金人和谈。

 只是第一次和谈,令人不甚满意。

 金人贪得无厌,不仅是向他索要南迁的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人口,并且竟然还帮助西夏,向他大宋索要自熙河开边以来大宋占据西夏的领土。

 简直是不能忍。

 不过,虽然金人狮子大开口很是过分,但是该和谈还是得和谈。

 总这么提心吊胆也不是一个事。

 猛然间,赵构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宗泽这段时间,没有奏疏传来,会不会是因为宗泽与金人陷入苦战?

 如果陷入苦战,那他就要好好考虑接下来的事宜了。

 万一汴京被攻破,金军铁蹄势必南下。

 到那时,扬州就不安全了。

 如果那样的话,他恐怕得提前准备南迁了。

 就在赵构为后路所谋划的同时,一位身着金色甲衣的禁军统领,一路疾行,来到了赵构的面前。

 “何事如此惊慌?”

 望着面前半跪在地的禁军统领,赵构皱着眉头询问道。

 “启禀官家,皇城外来了两人,其中一人说……说……”

 “说什么!”

 “说他是官家您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