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位书法大家(第2页)
蓦然,虞世南眼眸瞬间一亮。
他想起赵佶是谁了。
赵佶的名字,同样出现在了那摞字帖中。
而且,赵佶的字体,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
字体纤细而劲挺有力,笔画瘦硬,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算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字体。
“见过端王殿下。”
听到虞世南在和自己打招呼,赵佶连连摆手。
“虞……县公不必如此。”
在寒暄过后,张泊指向一旁的餐桌。
“哲宗,如今我们正在吃早饭,要不要来上一些?”
“这一路走来,也确实风餐露宿,如此,就麻烦店家了。”
不多时,原本杨广的那一桌,就添置了两副碗筷。
杨广这时也不再躺在躺椅之上,甚至连手机都不玩了。
他就瞪着眼睛,往那一坐。
直接摆出了一副吃瓜看戏的架势。
“哲宗,关于南宋之行可否顺利?”
在赵煦喝着粥的同时,张泊好奇地打听起南宋的事宜。
杨广闻言,顿时竖起了耳朵。
他知道赵煦此行,是去见一见他的侄子,那位南宋的昏君赵构。
他很想知道,那位昏君,究竟会如何对待他的父亲与大伯。
“哼,店家,别提了,我将我大宋的一枚玉玺,通过禁军统领交到赵构的手中,结果赵构那王八蛋不仅不认,竟然指使禁军统领对我等动手!”
在旁倾听的杨广一脸鄙夷。
这昏君赵构果然不愧是昏君,竟然还想要对他的老爹以及伯父动手。
得知这一切的张泊,倒没有感到意外。
虽然赵构不像唐玄宗李隆基那般,对于权利有着病态的执念。
但是,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成为了大宋的官家,又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地让人威胁到他的地位?
即使是父亲也不行。
这想来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赵构,一直反对迎回二圣,甚至于冤杀岳飞的原因。
“那关于接下来之事,哲宗你可有打算?”
“接下来,我打算根据店家你先前所说的内容,让老十一待在南宋,广泛招募那些南宋的名臣良将,前来汴京,建立一个新的大宋朝廷。”
嚯。
双话事人制度。
这下子,南宋有趣了。
“店家,我原以为老十一待在南宋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但是看过史书后我才发觉,老十一恐怕要待在南宋十余年。”
对于赵煦所言,张泊也清楚。
宋孝宗赵昚在建炎二年才一岁,如果要成长起来,肯定要十余年的时间。
那赵佶就得挂机十余年。
当然,张泊也明白,赵煦所说的待在南宋十余年,肯定不是一直待在南宋,而是大部分时间待在南宋。
平常说不定还能够来后世串串门。
“为了防止老十一无聊,我也和老十一说了,如果他觉得枯燥的话,便可来后世转转,到那时,还麻烦店家帮忙照拂一二。”
“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多谢店家。”
赵煦说完,望了一眼赵佶的方向。
赵佶心领神会,对着张泊行以大礼。
“对了,哲宗,有一件事恐怕得麻烦你。”
“店家,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张泊指了指身边的虞世南。
“虞县公想要前往北宋一趟。”
“前往北宋?这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为何虞县公会想到前往北宋呢?”
“虞县公有生之年,想要与那些历史有名的书法大家相交流,现在来此的,只有两个朝代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是天宝年间,另一个便是元符年间。”
赵佶深以为是地点了点头。
看起来,他与虞世南想一块去了。
他也想去其他朝代交流。
“不过,天宝年间哲宗你也知道,安史之乱即将爆发,那是极不安稳。
因此,虞县公便准备前往北宋时期,去见一见你们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例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等。”
得知这一切的赵煦微微颔首。
“没有问题,目前苏轼因为李小娘子一事,已经被我从儋州召回京师,恐怕不日即可抵达,黄庭坚在涪州,米芾在济州,我可以将之全都召集到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