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位书法大家
“店家,这两位是?”
“哲宗,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子,魏王李泰。”
嗯?魏王李泰?
赵煦略带惊讶地看了一眼有些拘谨的李泰,继而将目光转移到李承乾的身上
据他所知,想要来到这间食肆,必须要各个朝代的引路人带领。
而贞观一朝的引路人,是李承乾。
根据历史记载,李承乾与李泰的关系不说兄友弟恭,也可称得上形同陌路。
再怎么样,李承乾也不会将李泰带来此地吧。
赵煦脸上的讶然之色,落在了张泊的眼中。
“哲宗,现在高明与李泰兄弟俩已经和解了,他们的关系,已经与你印象中大不相同。”
“这样啊……。”
赵煦啧了啧嘴。
他没想到,原本历史上针锋相对的兄弟俩,如今竟然能够做到和睦相处。
这就是历史发生了改变吗?
确实有趣。
一阵感慨后,赵煦的目光,落在了虞世南的身上。
“那店家,这位是?”
“这位是大唐的开国县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
张泊话音未落,一道惊呼之声就在赵煦的身后响起。
“什么!虞世南!”
赵佶瞪大双眼,微张着嘴巴,一脸惊愕地看向距离他几步之远的虞世南。
虞世南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
不过,他倒不是因为店家所介绍的一系列的头衔知晓的虞世南,而是因为虞世南的书法成就。
虞世南师承智永和尚,妥妥的“二王”传人,其书法笔致圆融遒劲,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不外露锋芒,称得上一代书法大家。
并且,还不止于此。
可以说,虞世南对大唐的书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书法大家褚遂良,是他的学生。
另一位书法大家陆柬之,是他的外甥,自幼跟随他学习书法。
陆柬之有一位外孙,名为张旭,他有一个称号,草圣!
而草圣张旭,同样有一位弟子,其名为颜真卿。
可以说,整个大唐的书法发展,都与他面前的这位虞世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如今,这么一个活生生的虞世南,站在他的面前,怎么能不令他激动呢。
赵佶的一声惊呼,吸引了在场人员的瞩目。
原本还沉浸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虞世南,也被这一嗓门喊的回过神来。
他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与太子殿下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心中有些纳闷。
为什么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在听到他的名字后,会生出如此大的反应。
望着一脸兴奋的赵佶,张泊很清楚为什么赵佶会这样。
虽然赵佶在皇帝一职上没点天赋,但是他在一些其他方面的天赋,可是点满的。
例如书法方面。
其在褚遂良,黄庭坚等人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引得后人争相模仿的“瘦金体”。
可以说,赵佶直接开启了一个流派。
而身为书法大家的赵佶,看到不同朝代,但是享受盛名的书法大家虞世南,激动也在所难免。
说起来,虞世南刚好要前往北宋。
这貌似是双向奔赴吧。
只是,现在还不是奔赴的时候。
他还没有给虞世南与李泰介绍赵煦与赵佶呢。
“虞县公,李泰,这位是来自贞观十一年四百年后的北宋官家赵煦,在北宋,官家,就是皇帝的意思。”
北宋!
虞世南望向赵煦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他此行的目的地,可就是北宋啊。
不过,很快虞世南就意识到一件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眼前的北宋官家赵煦,算是他们目前所见到的第一位其他朝代的皇帝。
他当即对着赵煦拱手行礼。
而李泰在略微一怔后,同样也是拱手行礼。
他没想到,光是来后世的这一趟,他就见到了两位皇帝。
后世着实有趣。
“这位是赵佶,北宋端王,乃是赵煦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见众人打完招呼,张泊便开始介绍起一旁等待许久的赵佶。
赵佶?
虞世南歪着脑袋陷入沉思。
他总觉得,赵佶之名,好似在哪里听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