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四十七章 见哥舒翰(第2页)

 这听起来属实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高适也清楚,店家口中的没有节度使听从,是何含义?

 要知道,他现在是哥舒翰节度使的掌书记,如果没有节度使听从,那岂不是连哥舒翰节度使也是如此?

 但是,凭借着他对哥舒翰节度使的了解,他绝不是这种人。

 “店家,虽然我对其他节度使不甚了解,但是对哥舒翰节度使我还是了解颇深的。

 哥舒翰节度使虽是胡将,但是他就如同唐初的胡将契苾何力一般,对大唐的忠心,日月可鉴。

 可以这么说,如果太宗皇帝亲临,哥舒翰节度使必定以太宗皇帝陛下马首是瞻。”

 高适口中的契苾何力,张泊也是有所了解。

 贞观时期的李世民,除了是大唐的皇帝,他还有一个称呼。

 天可汗。

 可汗原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对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天可汗”这个称号,便是当时北方游牧对李世民的尊称,代表着他们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拥戴和尊重。

 这与唐太宗李世民对于当时各民族的看法有关。

 李世民对汉族及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同等看待,也正因为如此,贞观时期的大唐,是有胡将存在的。

 比如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二位的屈突通,又例如刚刚高适提到的契苾何力。

 可以说,契苾何力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头号铁粉。

 贞观四年,契苾何力投靠大唐,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贞观十六年,契苾何力回乡省亲,结果得知自己的部落想要投靠薛延陀,他当即表示反对。

 结果就被族人绑到了薛延陀的真珠可汗面前。

 契苾何力誓死不投降,甚至割下一个耳朵明志。

 唐太宗李世民听闻后十分感动,于是便用新兴公主换回契苾何力,并且授予了契苾何力正三品右骁卫大将军一职。

 待到后来,唐太宗李世民逝世,安葬于昭陵,契苾何力甚至请求自杀殉葬,以侍卫陵寝。

 不过,因为得知李世民不允许殉葬后,这才作罢。

 而如今,高适将哥舒翰比作契苾何力,很显然也是在表达哥舒翰对于大唐的忠心。

 “希望如此,不然,恐怕大唐就会像天宝十二年三百年后的南北宋朝那般。”

 “南北宋?”

 面对着略带疑问的高适,张泊也开始为高适进行解释。

 “来到此地的,可不仅有大唐,还有着其他的朝代,就例如历史中的秦,两汉,隋等都有人前来,而我刚刚所讲的南北宋,其实情况也与你们大唐差不多。

 可以将北宋理解成贞观年间,南宋理解成天宝年间。

 南宋的皇帝昏庸无道,因而,北宋的皇帝准备在南宋直接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好家伙!

 高适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一方面,他惊讶于除了大唐之外,还有着诸多的朝代通向食肆,按照店家所言,岂不是他也能够前往这些朝代?

 另一方面,他也惊讶于南北宋的那一系列操作。

 如果,太宗皇帝陛下来到天宝年间,那大唐也会改朝换代吗?

 不过,高适很快摇了摇头。

 改朝换代,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掌书记能够掌握的事,现在为今之计,还是要将太宗皇帝即将前来的消息,告知哥舒翰节度使。

 “多谢店家告知这一切,我已大致了解事情的始末。

 我这就回去,告知哥舒翰节度使这一切。

 按照店家你之前的说法,应该用不了多久,我便会再次前来。”

 高适说完,便欲起身离去。

 不过,刚走出一步,他的身形便猛然一滞。

 “店家,这个……我该如何回到天宝年间?”

 ……

 天宝十二年,节度使府。

 倏然,高适三人的身影出现在他们之前消失的庭院当中。

 望着周围熟悉的一切,高适知道,他回到了天宝十二年!

 回想起刚刚所发生的一切,高适觉得仿佛做梦一般。

 不过,高适很快便从回忆中清醒了过来。

 现在可不是给他追忆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告知给哥舒翰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