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五十九章 苏子瞻


 元符二年,汴京。

 年关将近,汴京城中,一片热闹的场景。

 街道上,人潮涌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前的喜气。

 小贩们高声叫卖着,声音此起彼伏,夹杂着孩童的欢笑和马车的轱辘声,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图景。

 此刻,正有一辆马车,缓缓地向着皇城驶去。

 待马车停稳后,从马车上跃下一人,正是端王赵佶。

 望着身后无比热闹的场景,赵佶简单地活动了一番筋骨。

 接下来他就要去面见六哥。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赵佶无奈地摇摇头。

 自打六哥回来以后,便被大宋的政务缠身,而前往后世一事,也就暂且搁置了。

 这就使得他也一同留在了大宋。

 如果是以往,他不知晓后世的话,那日子倒也说的过去。

 平日闲来无事,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

 但是,自从前往了后世一趟,原本,他还觉得颇为满意的生活瞬间变得索然无味。

 因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挣扎后,他便决定向六哥提及前往后世一事。

 就在赵佶准备进入皇宫的同时,他注意到,不远处似乎有一辆马车,同样在朝着皇宫驶来。

 而看马车的样式,并不是汴京的马车。

 在赵佶好奇地注视下,马车在皇宫门前停下,紧接着,在驾车之人的搀扶下,一位老者从马车上走下。

 其年纪约莫六十余岁,头戴深色幞头,身着一身淡青色曲领大袖,看起来便是一副儒生打扮。

 见到来人,赵佶的脸上闪过一丝动容。

 因为他认识此人。

 眼前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先前六哥与店家交谈中提到过的苏轼,苏子瞻。

 当然,他更喜欢对方的另一个称呼。

 苏东坡。

 “东坡。”

 听到这声略带熟悉的声音,刚刚下车的苏轼,抬头看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就见端王赵佶正一脸笑意盈盈地看向他。

 “见过端王殿下。”

 赵佶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无需多礼,东坡,今日你才从儋州抵达汴京吗?”

 对苏轼,赵佶一点架子都没有。

 准确的来说,对于任何有才学之人,赵佶都没有架子。

 “回殿下,我于昨日回到汴京,在向官家递上奏疏后,选在今日沐浴更衣,前来觐见官家。”

 “既然如此,刚好我们同路,一同前往如何?”

 苏轼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跟着赵佶便向着皇宫内走去。

 不多时,两人便已经齐齐候在垂拱殿的外面,等待着大宋官家赵煦的召见。

 而随着宦官的通禀之声,两人也一同步入了垂拱殿中。

 在进入垂拱殿的第一时间,苏轼便注意到,除了坐在首位的大宋管家赵煦外,大殿之上,还有着一人。

 凝视着那个十分熟悉的背影,苏轼瞬间就猜到了背影的主人是谁。

 正是他……曾经的好友章惇。

 赵佶与苏轼来到章惇的身侧,向着坐在首位的赵煦行礼道。

 “见过官家。”

 身着一身红色官家服饰的赵煦,此时目光从奏疏上移开,看向位于下方的赵佶与苏轼。

 “老十一,今日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赵佶讪讪一笑。

 “六哥,最近一些时日,我实在是有些无聊,不知可否前往店家那一趟?顺便将先前答应给东西交给店家。”

 赵煦微微颔首,挥了挥手道。

 “行,你去吧,顺便向店家打听打听鹏举何时前来。”

 赵煦与赵佶两人的谈话,一字不落地落入了苏轼的耳中。

 就见苏轼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明显的疑惑之色。

 端王口中的店家是何许人也,鹏举,又是何人?

 貌似在他离开汴京后,汴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刻,得到赵煦允许后的赵佶,一脸喜色地说道。

 “是,六哥。”

 说罢,赵佶正欲离开。

 但是,他注意到了一旁正在等待的苏轼。

 苏轼今日来面见六哥,或许,六哥也会让其前往后世。

 毕竟这是店家所托。

 既然如此……

 见到赵佶离开,赵煦也将目光落在了苏轼身上。

 对于苏轼,他是一点好感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