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苏轼来了(第2页)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与许多文人不善政治不同,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官,苏轼总是能在其位谋其政。
在徐州筑堤防洪,在密州灭蝗虫、减赋税……在其任上,百姓无不对其心悦诚服。
并且,苏轼也算是现在北宋唯一一个明白人,或者是,是唯一敢说真话的人。
在新党执政时,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认为王安石变法有些方面太过激进,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而在旧党执政时,他又反对旧党废尽新法,因为新法中也有可取之处。
这就导致苏轼不受新旧两党待见,一路被贬,最终被放逐儋州。
念及至此,张泊忽地想起一件事。
貌似宋哲宗赵煦自打来了食肆之后,便一直忙着处理南宋的事宜,还没有与他谈过北宋的发展。
下次赵煦来的时候,倒是可以和他谈论一番此事,以求将北宋的党争与隐患消除。
“见过东坡居士。”
思考结束后,张泊向着苏轼拱手行礼。
“苏翁,这位便是食肆店家,姓张,名泊,不过店家还是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店家。”
李清照向着张泊做了个鬼脸,便向着一旁的苏轼介绍起张泊。
“见过店家。”
苏轼第一时间予以回礼。
张泊刚想将众人引进屋中,就发现了一旁眼巴巴看了半天的虞世南。
“忘了与诸位介绍了,这位乃是贞观十一年的来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唐的开国县公虞世南。”
“虞世南!”
北宋三人组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虞世南。
虞世南的大名,三人可谓是如雷贯耳。
特别是苏轼。
原本因为后世之事,他就已经够吃惊的了,刚刚又经历了斗转星移,而现在,一个活生生的虞世南,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作为书法大家,他可是太清楚虞世南的分量了!
在苏轼震惊得立于原地的同时,张泊也开始为虞世南介绍起刚刚抵达的北宋三人组。
“虞县公,这位是北宋的代理人,李清照,李小娘子,至于这位,则是来自北宋二十八年后的南宋的‘李小娘子’。”
“店家,也就是说,这两位是不同朝代的同一人?”
张泊点点头。
“没错。”
虞世南顿觉惊奇。
不过,惊奇归惊奇,他注意到了刚刚店家所提到的北宋代理人一词。
如今北宋的代理人来到了后世,也就是说,他可以跟随着北宋代理人前往北宋时期,去见一见北宋时期的那些书法大家。
“虞县公,这位便是我之前和你提到的苏轼。”
苏轼!
正在想着前往北宋的虞世南瞬间回魂,紧接着将目光落在了苏轼的身上。
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他去北宋,不就是想要见见北宋时期的苏轼等书法大家吗,结果谁曾想,苏轼自己来到后世了。
随着虞世南与苏轼的拱手示意,张泊便准备招呼一众人员进屋详谈。
忽地,李清照发出一声惊呼。
“坏了!店家。”
张泊此时是一头雾水。
“李小娘子,怎么了?”
李清照指了指农家乐的门口方向,说道。
“店家,端王还在外面呢。”
“啊?赵佶也来了?可是他为什么不进来?”
“因为端王为店家你准备了一大批字帖与画作,但是因为箱子太大,端王正在外搬运着箱子,奴刚进来,是想找店家店家帮忙的,结果……”
啊这……
得知这一切的张泊,当即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农家乐的门口。
就见到一只大箱子,正在向农家乐缓慢移动。
箱子后面,正有着一个人影在费力地推着。
听到农家乐的门口传来动静,推着的人抬起头,正是端王赵佶。
看到张泊前来,赵佶费力地朝张泊招了招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店……店……家,来搭把手。”
随着张泊上前帮忙,他这时也发现了,赵佶的箱子是真重。
“赵佶,我就问你要几幅字画,你带的也太多了吧。”
“店家,如果我只拿几副字画,岂不是显得太小家子气,放心,如果你需要的话,我还能不费吹灰之力,再拿几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