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三百六十一章 苏轼来了(第3页)

 “行了行了,够了。”

 经过这些日子的锻炼,张泊的力气也有所见长,

 因而,与赵佶略微花费了些时间,就将箱子顺利地抬到了院中。

 “店家,这是……”

 虞世南看着被张泊抬到院子中的箱子,好奇地询问道。

 “虞县公,这里便是先前我与赵佶所提到的一些字画。”

 张泊说完,便打开了面前的箱子,从中取出一副字帖,将之缓缓打开。

 随后点了点头。

 确实,和网上的瘦金体一模一样。

 这时,赵佶拿过箱子中的一副字帖,来到了虞世南的面前,将之递给虞世南,随后一脸期待地询问道。

 “虞县公,还望品鉴一番。”

 “岂敢岂敢。”

 从赵佶手中接过字帖,虞世南便开始了细细端详。

 “笔画瘦硬而有弹性,笔迹细瘦如筋,笔势舒展劲挺,挺拔秀丽,笔法犀利、飘逸劲特,好。”

 虞世南说完,目光落在了面前的赵佶身上。

 眼前这张字帖,与店家交给他的那些赵佶字帖想比,有些稚嫩。

 但是现如今的赵佶,可还未曾及冠。

 可以预见的是,赵佶将来的成就将会超过历史上的自己。

 得到虞世南夸奖的赵佶,用手摸了摸鼻子,十分开心。

 “行了,有什么事情,进屋详谈吧。”

 见众人引进屋,为众人泡上茶水后,张泊也顺势坐下。

 “李娘子,此行你想来是要回建炎二年了吧。”

 “是的,店家,我前往元符二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我再不回去,恐怕夫君要担心了,并且,官家还交代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回去劝说夫君,前往汴京任职。”

 张泊微微点头。

 这是当初他与宋哲宗赵煦说的。

 一方面是给建炎二年的李清照一个好的归宿,防止建炎二年的李清照再像历史上那般命运多舛。

 另一方面,这也算是为南宋积累人才了。

 虽然赵明诚的品德有很大的问题,身为
 

一州知府,竟然丢下百姓独自逃生。

 但是不可否认,赵明诚抛开这一点,算是个好官。

 清正廉洁、严于职守。

 在他担任莱州郡守时,严惩贪官污吏,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即使是面对复杂的人事民情,冤假错案,处理起来基本上游刃有余,从不拖泥带水。

 这也是他当时推荐给赵煦的主要原因。

 “店家,奴家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奴家能不能购买一只手机,放心,店家,不需要史书什么的,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够了,奴家想将来拍些建炎二年的视频,回去给爹爹与娘亲看看。”

 易安居士李清照有些犹豫地说道。

 “李娘子,没有问题,待会我便给你准备一个背包,还有上次我为你所准备的药物,一并带上吧。”

 “如此,那谢谢店家了。”

 在了解完易安居士李清照此行的目的后,张泊又看向了正在盯着茶水怔怔出神的苏轼。

 “东坡居士,可是知晓了将来之事,才突然来此?”

 “将来之事?”

 苏轼回过神来。

 不过紧接着就摇了摇头。

 “店家,并非将来之事,而是我自儋州回到大宋,在见到官家后,官家便让我前往文叔的宅邸,我在文叔的宅邸了解到了后世之事,然后,便跟着清照来到此地了。”

 “原来如此,那东坡居士,你可能要做好在后世待上一些时日的准备了。”

 “咦,店家,不知这是为何?”

 在路途上,清照已经告知了他有关后世的一系列规则,其中就有一条。

 后世的时间与元符二年的时间极为不同。

 后世一日等于元符二年十日。

 而现如今,店家突然地邀请他在这住上一段时间,恐怕是有着要事。

 听到苏轼的反问,张泊便知道,现在的苏轼还并不知道自己的寿命问题。

 对此,他也表示理解。

 光从苏轼的讲述,便可知道苏轼的行程十分紧凑,恐怕李清照也找不到机会将苏轼的寿命告知与他。

 他当即开口和苏轼解释道。

 “东坡居士,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你还有一年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