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同回东汉,蹴鞠(第3页)
将足球稳稳地停靠在脚下,赵佶有些恋恋不舍地拿起足球,交到了两位小孩的手中。
“店家,你刚刚说那是足球?倒是与蹴鞠差不多。”
赵佶跟上队伍,一脸雀跃地和张泊说道。
“这是自然,因为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
蹴鞠,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宋朝抵达巅峰。
《宋太祖蹴鞠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宰相赵普等人踢球时的场景。
连开国皇帝都以此为娱乐,可想而知,蹴鞠在宋朝受欢迎到何种地步。
可以说,上至皇宫内院,下至平明百姓,都以蹴鞠为乐。
以至于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踢法。
有球门的,没球门的,应有尽有。
甚至还成立了蹴鞠协会齐云社,这也算是最早的足球协会了。
不过,虽说蹴鞠乃是足球的前身,但是蹴鞠所用的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与后世的足球相比可以说差别极大。
但是赵佶却能够在接触后不久,便能够如此熟练的颠球。
可见赵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一想到蹴鞠,张泊的脑海中不由得又浮现出一人的名字。
《水浒传》中赫赫有名的高俅,同样也是个蹴鞠高手。
其是有着历史原型的。
“赵佶,你认识高俅吗?”
“高俅是谁?”
“不认识就算了。”
见状,赵佶也没有过多追问,而是继续沉浸在刚刚的足球当中。
“店家,不知那足球价值几何。”
“那个倒不值钱,你如果想要的话,等回去的时候,我买一个给你。”
赵佶当即一脸喜色地说道。
“多谢店家了。”
踢完球后的赵佶,倒是安静了不少,张泊也顺利地来到了刘大爷的住址。
“孙真人,麻烦给刘大爷发一个信息,就说我们来了。”
“好。”
不多时,张泊就见庭院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从里面伸出了一个熟悉的面容。
“刘大爷。”
“小泊啊,快请进。”
招呼着张泊一行坐下,刘海川为众人倒上茶水。
张泊也是将准备的礼物拿了出来。
“刘大爷,这是老家的山参,多谢刘大爷前段时间的帮忙。”
“小泊,来就来,还带什么礼物。”
刘海川见状便欲推辞。
但是张泊都拿来了,又怎么可能再拿回去了。
况且,他之后还有不少的事情要麻烦刘大爷呢。
见推辞不过,刘海川就只有将人参先行放在一边。
“刘大爷,这位是我二大爷的孙子,他此行前来,是想要向刘大爷你表达感谢。”
赵佶当即站了出来,用先前排练好的话术说道。
“刘医生,多谢上次你帮我六哥检查。”
刘海川上下打量了一番赵佶。
确实,眼前这人与上次来看病的那位年轻人长得确实有几分神似。
“不用客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在介绍完赵佶后,张泊便又开始介绍起了苏轼。
“刘大爷,这位是我四大爷,最近身体有些不适,想让刘大爷帮忙看看。”
张泊将苏轼带来此地,一方面确是想要让刘大爷帮忙诊断诊断,另一方面,苏轼作为医学“爱好者”,怎么可能会错过此等盛会。
“行,小泊,我这就来帮你四大爷检查检查。”
经过一系列简单的检测,不出张泊预料,苏轼并没有什么大问
题,还是老年病。
“刘大爷,我过几日将四大爷带去医院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您看如何?”
“行,年纪大了,确实应该做个全面的体检,以防小病成大病。”
又大概交谈了一刻钟的时间,张泊向刘海川提出了辞行。
“刘大爷,接下来就是您们这些长辈交流的时间了,我们这些晚辈留在这也听不懂,等晚些时候,我再来接两位大爷,您看如何?”
考虑到接下来的话题对于年轻人确实无比枯燥,刘海川也是点了点头。
于是张泊便带着赵佶离开了刘海川的住所。
走过刚刚两小孩踢球的地方,见小孩已经消失不见,赵佶略微感到些许失落。
“对了,店家,不知我们接下来去什么地方。”
“去一些你肯定感兴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