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一月的雨季

第四百零二章 刘彻知嬴政

 元狩六年,长安城,宣室殿。

 年关将近,汉武帝刘彻在听着下方诸位大臣对于今年之事的禀告。

 虽说三公九卿乃是目前汉朝名义上的官制,但是实际上,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三公的职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因为刘彻想要强化君权,所以汉朝的政事几乎不从丞相那走,而是由尚书台等内朝机构传达皇帝的命令,这也是尚书省的前身,这就导致丞相职能被大大削减。

 至于太尉一职,刘彻通过设立“大司马”头衔将军权集中于亲信将领的身上,以确保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控制,这就使得太尉也形同虚设。

 而御史大夫,原本是用以监察百官,但是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利用了御史大夫的职责,现在只需要刘彻的示意,御史大夫张汤便可干掉任何一个不顺眼的人。

 这就导致三公名存实亡。

 而真正处理政务的,是九卿。

 今日汇报的重点,也是他们。

 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正站在大殿中央,一脸喜色地汇报着今年粮食的收成情况。

 此人乃是汉朝的大农丞孔仅,是大司农桑弘羊的副官,因为大司农桑弘羊目前身处酒泉郡,所以现在掌管汉朝钱粮的重任就交到了大农丞孔仅的身上。

 虽然在孔仅眼中,陛下好似并未认真听他讲述,但他依然还是在娓娓道来。

 因为陛下不知从哪获得的亩产千斤的作物,加上名为化肥之物加持,使得长安附近农田的今年产量惊人,甚至能够达到原先的十倍以上。

 即使不用化肥,也能够达到原先五六倍的水平。

 而且,那些亩产千斤的作物浑身是宝。

 例如番薯的番薯藤与番薯叶,可以给人吃,玉米的玉米杆,可以磨碎了喂牲畜。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陛下所带回来的那些亩产千斤的作物,目前仅仅够在长安周边地域栽种。

 要想推广到全国,恐怕得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这已经很不错了。

 以他的估计,三四年后,大汉将再也不会出现饿殍遍地的场景了。

 这,乃是盛世之兆。

 而且,令他高兴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因为最近两年无战事,国库也开始变得充盈,算是为大汉前面十余年的征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事实上,如孔仅所想的那样,刘彻此时确实没有听他讲话,而是在低头看手机。

 刘彻在考虑着一件事情。

 根据历史记载,元狩六年,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应该会拒绝向大汉称臣,而他为了彻底消灭匈奴,这才让去病出征。

 结果,到年底了,伊稚斜单于还没有动静。

 刘彻有些郁闷。

 同时,他心中也有了猜测。

 或许是酒泉郡的互市,导致了伊稚斜单于并未按照历史上所说的那般行事。

 这样也好。

 按店家所言,现在的大汉确实不应该再继续大动干戈了,而应该休养生息。

 既然伊稚斜单于识时务,不挑衅大汉,他也没必要追过去打。

 而且,伊稚斜单于不知道的是,越往后拖,就对大汉越有利。

 他在等发育,伊稚斜单于在等死。

 而随着禀告结束,群臣退下,刘彻活动了一番筋骨。

 最近一段时间,他因为被积攒的政务所累,未能前往后世,现在,也是时候前往后世了。

 不多时,刘据便领着刘彻来到了后世。

 “兄长,兄长。”

 一进入农家乐,刘据便呼唤起了张泊。

 不过,还没呼喊几声,刘据与刘彻便被院子里一辆崭新的货车所吸引。

 “父皇,这似乎是去病兄长手机里的货车。”

 刘彻闻言,微微颔首。

 “确实,这次倒是忘记将去病带来了。”

 大概观察了几息的时间,刘彻的目光又被院子里一堆高高摞起的箱子所吸引。

 这时,张泊从后院来到前院。

 看到刘彻来此,张泊顿时眼前一亮。

 “老刘,小据,好久不见,快坐吧,等我洗个手。”

 大概十几秒后,张泊擦了擦手,来到了刘彻的面前。

 “老刘,你可是许久未来了,今日来此,可是有着要事?”

 张泊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凉白开为两人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