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相认与见面(第2页)
现在的她有些纠结。
一方面,她确实想跟着陛下前往隋朝,另一方面,如今的她已经年老色衰,回到隋朝只会扎眼罢了。
杨广看出了萧氏的纠结。
“可否是不愿?”
“陛下,臣妾并非不愿,而是如今臣妾已年老色衰,恐……”
杨广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我之间的感情,还有什么年不年不老的。”
萧氏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
见到这一幕的萧瑀,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事实上,虽然杨广很畜生,但是他对阿姊还是不错的。
即使他有多位妃嫔,但是后宫子女,皆是阿姊所生。
“而且,难道你不想看看昭儿吗?”
“昭儿……”
萧氏念叨着这个早已在记忆深处埋藏了三十年,但是每每想起都无比心痛的名字。
昭儿是她与陛下的嫡长子,自小便仁爱节俭,生性谦和,但是……
在大业二年,年仅二十三的昭儿却因病去世了。
萧氏下定了决心。
“陛下如此邀约,臣妾怎敢不应,只是,不知我们该如何前往仁寿元年?”
“这个嘛,就需要等李承乾来了。”
嗯?此事还涉及到太子殿下?
萧瑀皱着眉头,一言不发望着杨广。
“对了,萧瑀,你想不想也前往仁寿一朝?”
萧瑀面色一黑。
很明显,杨广在等他上钩。
虽然他确实想前往仁寿一朝,但是他知道,一旦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杨广势必会小人得志。
因而,他选择闭口不言。
“陛下……”
萧氏见状,向杨广求情。
“算了,看在你的份上,我就带他一同前往隋朝吧,不过,萧瑀,事先说好,低调行事,现在的我可还不是皇帝。”
“放心,不用你提醒。”
……
在杨广与萧氏诉说着这段时期他的奇特经历时,李承乾也带着一行人以及从后世获得的一系列物资来到了太医署。
作为大唐医学圣地的太医署,近日发生了巨变。
在李承乾的支持下,太医署迎来了改革。
唐朝的太医署分为两个部门,分别是医学部与药学部。
顾名思义,医学部是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教育的部门,药学部负责药物管理、制备和研究的部门。
而此次改革的重点部门,便是医学部。
原先,太医署的医学部下设有四科,分别是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
医科人数最多,人数加起来有一百余人,差不多占到太医署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为基础,注重脉诊、方剂与药物治疗。
在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可以分为四个就业方向。
体疗科,相当于后世的内科,主攻内科疾病,学制七年,乃是所有学科中最长的。
疮肿科,相当于后世的外科,专治疮疡、外伤等。
少小科,相当于后世的儿科,涵盖小儿疾病与发育保健。
耳目口齿科,相当于五官科,治疗耳、目、口、齿疾病。
可以说,在唐朝,后世的各种科室已经初具雏形。
针科,是医学部排名第二的学科,专攻针灸疗法,以“九针”为主要工具,除了学习医术的基本理论,还需学习《素问》《灵枢经》《明堂脉诀》等一系列典籍。
按摩科排名医学部第三,其所学内容乃是推拿按摩,与五禽戏之类导引术相结合。
其不仅在民间很有群众基础,而且还可服务于宫廷养生,这使得按摩在隋唐时期无比盛行。
至于咒禁科,则是结合道教符咒、佛教密法与巫术,用于驱邪、避灾及心理抚慰。
虽然迷信,但是在唐朝,确实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这次医学部的改革重点,则是在取消一些学科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学科打乱,转而采用后世的学科。
诸如增加基础医学,深度了解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治原理。
将原本的医科改为临床医学,简直更为详细的划分,例如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
在李承乾的带领下,一行人顺利进入了太医署。
再次过程中,隋朝的孙思邈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