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党争(第3页)
另一派则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调整派,包括韩琦、欧阳修等,他们认为变法扰民、破坏传统秩序,强调道德教化与渐进改良。
自此,两党便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纠缠,可以说,新旧党争,对北宋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神宗一朝,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发起人,宋神宗自然站在了新党的一边。
即使有着旧党的反对以及变法内部矛盾,但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两度拜相,新法得到了全面的推行,新党占据上风。
而作为旧党带头人的司马光,则是被贬洛阳,开始编写《资治通鉴》。
这时候的两党之间仅仅是政见不合,算是各有各的想法。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
转折点就在宋神宗离世后。
宋神宗离世后,宋哲宗即位,但是,因为当时宋哲宗年纪尚小,所以由高太后摄政。
高太后启用司马光为相,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而旧党,这时也开
始了清算,所有新党人员几乎全部被贬。
章惇,蔡确被贬岭南,开启了北宋贬官岭南的先河。
旧党开始掌权。
而旧党掌权仅仅持续九年,随着高太后的离世,宋哲宗赵煦开始亲政。
作为神宗之子,继承神宗遗志的宋哲宗赵煦,自然是站在新党这一边。
于是新党重新得到重用,被贬的章惇直接升级为了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其他新党成员也或多或少得到升迁。
在恢复新法的同时,新党开始了对旧党的清算。
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被剥夺,大部分旧党人士都被贬谪到岭南等蛮荒地区,苏轼甚至被贬到了儋州。
而在宋徽宗赵佶继位后,蔡京借着新党之名独揽大权,将旧党列入“元祐党籍碑”,禁止其子孙入仕。
新法也异化为敛财工具,诸如花石纲,这引得民怨沸腾,掀起了一轮轮的起义。
最终北宋迎来了覆灭。
在这数十年的新旧党争中,可以说是朝令夕改,你方唱罢我登场,北宋国力被持续消耗。
在党争后期的那段时间,排除异己成了主要的事,相反,改革之事则无人关心。
“店家,原来是这件事啊,此事我早已知晓,后来我也在史书中了解到了党争之危害,因而,我也适时地做出了些改变。
例如对旧党人员宽大处理,重新恢复旧党人员的职位。
不过,目前朝中的主要职位还是由新党人员担任,因为我不想改革之事因为旧党影响,改革之事必须要持续下去。”
张泊清楚,对于新党的忠实支持者赵煦而言,能够对旧党的这些人法外开恩,已经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局限于新旧党争了,而是赵煦很可能在王安石变法的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
“哲宗,你有没有想过,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并不是你想的这么好。”
“这……”
赵煦与一旁的章惇对望了一眼。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他肯定是认为对方是旧党,但是……
店家都这么说,就由不得他不慎重对待此事。
“店家,难不成王安石的变法有问题?但是……以我看来,王安石的变法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像青苗法,是朝廷在百姓收成不好时向百姓发放的低息贷款,等百姓收获后偿还即可。
此举可以有效地避免豪强利用高利贷盘剥百姓,减轻百姓负担。
募役法则是通过缴纳“免役钱”免除劳役,然后朝廷用这笔钱再雇佣人服役。
此举可以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有更多的余力从事生产。
市易法,由朝廷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出售。
此举可以稳定物价,限制商人垄断。
均输法,调整物资运输制度,由朝廷直接采购和调配物资,减少地方盲目上供的浪费。
此举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减轻百姓负担,打击囤货的商人。
店家,这些难道不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