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第 218 章


    第218章


    曙光厂的座位在第三排, 叶满枝落座后,先往评审席上瞪了一眼。


    吴峥嵘正对着台下几十双眼睛,即使瞥见了媳妇的瞪视, 也只当没发现,一脸严肃正经地垂眸看资料。


    叶满枝腹诽, 恶趣味的假正经。


    “叶主任, ”潘昆仑委婉提醒, “听说这次评比标准还挺严格的, 咱们还是尽量跟评委们维护好关系吧。”


    各家企业领导都在想办法跟评委拉关系,叶主任咋还瞪着评审席呢?


    叶满枝收回视线, 问:“康主任还没来吗?”


    “来了, 上厕所去了。”


    叶满枝点点头, 眼睛又不自觉地往评审席上瞟。


    今天的评委有二十人, 其中四人穿着军装,端正挺拔地坐在椅子里。


    吴峥嵘混在一群中老年评委中, 有那么点鹤立鸡群。


    “陈主任, ”叶满枝跟隔壁搭话, “评委里怎么还有部队的同志?”


    “好像是国防工业办公室从部队研究所和军校请来的, ”无线电三厂的陈主任说, “这次不是有不少军工企业参加评比嘛……”


    人家总得安排几个自己人参与评审工作。


    叶满枝面露了然, 抱臂在心里嘟哝, 这个吴峥嵘!今晚回家肯定有他好果子吃!


    评比会准时开始, 机械局副局长上台讲话后,很快就公布了这次的评比细则。


    与前些年的省优、市优评比不同, 这次的评比要评出水平、评出干劲,更谦虚谨慎,也更勇于揭露矛盾。


    具体表现是, 将产品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好产品”“一般产品”和“较差产品”。


    副局长的话还没讲完,现场便炸开锅了!


    “什么意思?怎么还有较差产品呢?”


    “以前都评优质产品,这次评较差产品有什么意义?”


    “没听领导说嘛,要勇于揭露矛盾,让较差产品知耻而后勇!”


    大家的议论声压都压不住。


    叶满枝也有点头疼了。


    她以为这种质量评比就是评优,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不给质优称号就完了,对企业其实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曙光牌电视机还在亏损,尚未走到追求高质量的阶段。


    所以,她来参加评比就是走个过场,主要还是跟那几家军工厂的代表商量供货问题。


    可是,这次怎么还要评“一般”和“较差”啊?


    康健刚从厕所回来,听到评比规则后,往评审席的方向扬了扬下巴,小声问:“叶主任,台上那个是不是你家属啊?我瞧着有点像呢!”


    “嗯。”


    “那咱就不用担心了,”康健语气轻松,“咱已经打入敌人内部了!”


    “……”叶满枝打破他的幻想,“20个评委的分数要算平均分,即使他给咱们打个满分也没啥大用。”


    大家与前后左右的同志议论着,都有点担心自己被评成“较差产品”。


    叶满枝重新望向评审席,等了几秒,才与若有所觉的吴峥嵘碰上目光。


    当对方看过来时,她没再回以眼刀,隔空轻努了努嘴,企图现场贿赂评委。


    吴峥嵘的严肃脸没绷住,倏地笑了起来。


    “吴所笑什么呢?”


    “没什么,”吴峥嵘收回目光,看了眼手表问,“评审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抓紧时间吧。”


    这次被抽中参与评比的企业有七十家,产品多达上百种。


    评比工作要分两天进行。


    叶满枝和康健都是刚接触电子行业的新人,在椅子上坐了没多久,便起身去看陈列区摆放的产品。


    曙光牌黑白电视机是本省自产的第一台电视机,很有排面地单独占据着一个展台。


    那展台前面围满了人,全是来欣赏电视机的。


    曙光厂三人的内心一面骄傲,一面忐忑,尤其是叶满枝,昨天吴峥嵘提起了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只有500小时的问题,这让她直觉不太妙,频频观望评审席那边的反应。


    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是在第一天上午进行评比的。


    午饭之前,评审组公布了17种型号的收音机,以及一种型号电视机的质量评比结果。


    “较好产品”有5个,“一般产品”有10个,“较差产品”有3个。


    叶满枝看到了自家产品的打分情况,吴峥嵘作为亲属需要回避,20名评委中只有19人打了分。


    平均分是3.97分,处于0分-4分的区间,被评为“较差产品”了。


    听到结果的一瞬间,曙光厂三人都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他们早有心理准备,以电视机现有的工艺水平来看,被评为“较好产品”的概率不大,但评个“一般产品”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没想到评审组连个中不溜的“一般”都没给他们,竟然直接评为较差了!


    要知道电视机是省里的新产品,第一次参与质量评比就给他们一个“较差”,那是不是太打击企业的积极性了?


    潘昆仑被气得脸色涨红,“他们那么能耐,怎么不来生产电视机呢?整天拿着数据和技术资料纸上谈兵有什么意义?这就是完全不考虑生产一线的实际困难!”


    他以前在省大当系主任,也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来曙光厂干了几年,才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难度有了认识。


    如果一线的生产技术跟不上,那谈理想就是瞎扯淡!


    叶满枝攥着那张评分表,热血直冲天灵盖,两只耳朵嗡嗡的。


    “走,咱去找评委问问,电视机只有这一个型号,他们是基于什么标准打分的?”


    “算了,”康健试图拉住她,“跟评委理论有什么用,人家指定要一一细数咱们的不足!”


    潘昆仑站在叶满枝这一边,“数就数,我想听听他们是怎么打分的!”


    两人气势汹汹地跑去了评审席。


    叶满枝迅速整理好情绪,对机械局的副局长客气道:“章局,咱们这次评比的目的是评出干劲,评出水平,那我们能不能请教一下评审组,电视机的扣分点在哪里?以便我们回去提高产品质量。”


    章局没异议,让她去问那19名打分的评委。


    评委们似乎早已料到会被企业找上门来,毕竟这次有“较差产品”这一项,被评上的企业总要来评评理的。


    一位中年评委代表大家给出解释。


    “你们的电视机有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故障率太高,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只有500小时,如果消费者每天观看2小时电视节目,那这台电视机只需八个月左右就要坏掉了。”


    潘昆仑纠正:“与其他电视机的450小时相比,我们的故障率已经优于行业平均水准了。而且500小时只是下限,并不是说电视机使用超过500小时就一定会出现故障。”


    “但是有可能出故障吧?”中年评委在电视机的大脑袋上敲了敲,“另一个问题与故障率也有一些关系。这台电视机内部的结构太复杂,几百个元器件的功耗太大,使用半小时就开始出现发热的情况。机器过热也是造成故障的原因之一。”


    叶满枝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提出的这两点,确实是电视机存在的问题。


    但这是整个行业的技术瓶颈,曙光厂也没什么办法。


    另一个评委说:“这种电子管电视机在国内发展了十多年,而国际上早就开始生产晶体管,甚至是集成电路板电视机了,故障率和功耗都有很好的改善。国内已经有工厂在研制晶体管电视机了,你们不妨也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