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第 218 章(第2页)

    曙光厂三人:“……”


    是他们不想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吗?关键是无法实现量产呀!


    每年只生产几百台电视机有什么意思?


    中年评委安慰道:“电视机的技术难题比较多,我们都清楚,但质量评比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进行评比,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差,就只能评个‘较差’了。”


    好话赖话全被他们说了,曙光厂能咋办?


    只能认了!


    叶满枝表面接受了,心里却憋着气,临走的时候瞪了同是评委的吴峥嵘一眼。


    其他人以后还有合作可能,她不敢得罪,但她是窝里横,自家男人还是敢瞪一瞪的。


    并没有参与评分的吴峥嵘被无辜牵连,于是出言说:“叶主任先留步。”


    叶满枝:“……”


    干嘛?


    吴峥嵘说出口的话不太客气。


    不过,并不是对自家媳妇说的,而是冲其他评委说的。


    “如果质量评比只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进行打分,那国防办和机械局从马路上拉几个路人当评委岂不是更方便?故障率和功耗高的问题,随便找个人就能看出来,要是只讲这些,那大费周章邀请专家评委有什么意义?”


    评委们:“……”


    咋还有人从内部分化瓦解呢?


    吴峥嵘身着笔挺的军装坐在第一排,语调平和,却带着犀利的火药味。


    他刚才没给电视机打分,与他坐在一起的另三位军官已经了解内情了。


    面前这位是吴所家属。


    军属!自己人!


    于是,这三位军官也附和道:“既然请了革委会技术组、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那咱们就专业一点!”


    其他评委相互瞅瞅。


    什么意思?


    这是想推翻之前的打分,重来一次?


    叶满枝其实已经接受这个结果了,并不需要评委们重新打分。


    而且这样做对吴峥嵘影响不好,要是让人知道他俩是两口子,那吴峥嵘很可能会被看作是以权谋私,妨碍评审正常打分。


    她给吴峥嵘使个眼色,让他别管了。


    然而,吴峥嵘就像没发现一样,继续顶着一张让人又爱又恨的高傲脸讲话。


    “问题谁都能找出来,但提出问题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这次参加质量评比的产品中,有好几个都是囿于行业整体技术瓶颈,才无法实现质量上的突破。这样的产品,咱们给它评个‘较差’有什么意义?能推动产品和所属行业的发展吗?”


    康健特有眼色地捧哏:“那肯定是没有的。”


    “嗯,”吴峥嵘微微颔首,“所以,我建议评审组可以对电视机、移频器、混响器等无法突破技术难关的产品进行一对一会诊,尽量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


    评委们:“……”


    他们只是被请来打分的,不是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


    但是,反对的话谁也说不出口。


    现在提倡高校开门办学,科研单位开门办科研,要与基层单位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他们要是拒绝这个建议,必然要违背最高指示了。


    叶满枝反应极快地接话说:“大家都是电子行业的专家大拿,又红又专,要是能为我们的电视机进行一次会诊,解决我们生产一线的困难,那我们真是求之不得呢!章局,这事能行得通不?”


    章局当然不会反对,“只要各位评委愿意,省局全力支持。”


    “……”


    沉默过后,评委们纷纷表示,愿意趁此机会为一线解决实际困难!


    曙光厂三人啪啪鼓掌感谢。


    一下子汇集了二十个专家,哪怕只能解决一两个小问题,也是曙光厂赚了!


    与之相比,那个劳什子的“较差产品”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叶满枝安慰自己,反正不会把“较差”二字贴在电视机上出厂,差就差吧。


    *


    当晚回家后,叶满枝不计前嫌,十分大度地亲自下厨炒菜,犒劳了一下当了恶人的吴博士。


    “今天那些评委的水平咋样?”叶满枝倒了杯小酒给他,不放心地问,“应该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吧?”


    “这是电子管的通病,除非你们能转产晶体管电视机,否则评委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叶满枝:“……”


    这不是浪费我感情么。


    吴峥嵘与她碰杯,把酒干了,“他们今天挑出那么多毛病,如果一个也解决不了,面子上肯定挂不住,你们厂应该能得到一些实惠。”


    叶满枝也觉得曙光厂能得些好处,回到厂里以后,赶紧组织工程师们与那些专家汇合,一起对电视机进行诊断。


    不过,正如吴峥嵘所说,电子管电视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4位部队的评委,在评比工作结束后就按时归队了。


    剩下的16人也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返回原单位。


    最终只有无线电研究所的副所长,仍然坚守在曙光厂,帮他们重新设计了高频头。


    新款高频头的体积缩小了,成本也能节省三分之一。


    这对叶满枝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呀!


    她其实不担心质量,毕竟整个行业都如此,尽快把成本降下来才是迫在眉睫的!


    车间每天只能生产37台电视机,高频头其实可以由厂里自行生产制作。


    确定新升级的高频头可行后,叶满枝派人去本省的一家军工厂学习生产工艺。


    又给无线电研究所送了一面红彤彤金灿灿的锦旗,并保证一定要把孙副所长的贡献收录进曙光厂的厂志里!


    其他厂领导们:“……”


    曙光厂的厂志已经厚得快要塞不下了!


    对叶主任来说,能被写进厂志就是最高荣誉。


    叶满枝喜滋滋道:“你们别偷着乐,年底要做明年的生产计划,咱明年生产的电视机全部使用最新高频头,到时候每台电视机的亏损就只有9块钱了!大家再接再厉,尽快让黑白电视机扭亏为盈!”


    小叶主任似乎又看到了新的曙光,每天干劲满满,精气神十足。


    这天下班回家后,她在家属院门口见到了常月娥。


    “妈,你来了怎么不进去呀?”叶满枝挎上妈妈的手臂,“站在外面多冷啊!”


    “我也是刚到,做登记呢!”


    母女俩挽着手回了家。


    叶满枝一进屋就去生炉子烧热水,正想问问她今天有啥事,余光里便瞧见闺女拖着一个化肥袋子进小院了。


    她赶紧放下炉灰钩子,推开门喊道:“有言,你赶紧把那玩意放外面去,不许带进家门!”


    常月娥问:“你跟孩子喊什么呢?有话不能好好说?”


    “好好说就晚了!”叶满枝小声道,“市里要让‘百万吨城粪下乡’,号召了30多万中小学生参加积肥大会战,有言也天天跟同学一起出去捡粪,我的天啊,臭死了!”


    以防被其他同学提走,吴玉琢将化肥袋子带进门,放到小院门口。


    她小跑着进来,刚想跟姥姥拥抱一下,就被常月娥闪身躲过去了。


    “先洗手去!”


    吴玉琢紧急辟谣:“我们捡的是牛粪和马粪,不是人的!而且是用夹子夹的,没上手!”


    “那你还算机灵,”常月娥吐槽道,“起球也跟同学去街上捡粪了,但他们不捡牛粪马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