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三五二章新钱

 广州城南,宝泉局铸钱坊,朱朗与苏观生站在工坊之内,场中的工匠正在演示铸造铜钱的流程

 赤红的铜水从模板上方的孔洞浇灌而下,铜水注入模板以后,便会流入内部预先留好的铜钱模子里,待铜水冷却,便能浇筑出一版十余枚的铜钱

 制出的铜钱再经火熏其背,又以旋车磨平棱角,便可铸成一枚新钱

 此时工坊之内,随处可见一堆堆小山般的铜钱,皆是刚刚铸好还未经过磨制的铜钱粗胚

 朱朗随手从钱山中取过一枚铜币,铜钱形制仍是常见的方孔钱,钱币色泽金黄,能够看出这枚铜钱含铜量应不会太低

 朱朗看着手中的小平钱,铜钱正面铸着大明通宝四字,背面则只在顶端留着一个桂字,这便是粤省朝廷即将发行的新钱

 朱朗去年虽是领军西征,但赚钱的事情却并没有拉下,在郑家的配合下,海贸司完整接收了郑家的海贸船队与舵工水手

 虽是换了海贸司的名字,但实际上还是原先郑家的那一套班底,郑泰接手海贸司后,直接便往各省采买货品,开始粤省朝廷的第一次官方海贸

 去年朱朗从内库中出资三十万两施行海贸,郑泰领得本金后,便从闽浙等地大量采生丝,锦缎,棉布,瓷器等商品运往倭国

 郑家过去虽是势大,但终究还是缺了一层名分,海贸司此时打着朝廷的招牌,所购得的货品皆是各家丝场窑厂中的精品

 朝廷此次采买的货品,比郑家过去所购直接上了一个档次,丝是最顶阶的湖丝,瓷器是闽粤名窑所出,至于布匹绸缎更是各家缎坊的精品

 郑泰所领的船队在抵达长崎以后,立时便引得倭国震动,倭国内的商贾纷纷加价竞购,海贸司的第一次试贸也大获成功

 去年内库拨给的海贸本金是三十万,但返航时海贸司各船带回的白银货物,总价却足有九十余万两,也就是说此次海贸利润足足有六十万两,几乎是两倍的利润

 海贸司离开倭国时,除了购买硫磺鱼翅等当地特产以外,还按朱朗的要求大量采买铜料,去年粤省朝廷从倭国买回的铜料足有两百万斤

 朱朗摩挲着手里的铜钱,看向身旁的苏观生,开口说道

 “铸一贯铜钱需耗多少铜料”

 苏观生闻言,也是直接开口回道

 “按殿下的吩咐,在保证含铜量的同时,尽量将钱铸得的轻薄,以便能多铸铜钱”

 “宝泉局铸这批新钱,一贯千枚只耗铜五斤,百斤铜料可铸出二十贯铜钱”

 去年朝廷从倭国运回两百万斤铜料,按着这个比例,宝泉局此时已经铸出了四十万贯铜钱

 “既然钱已经铸好了,那便把瞿阁老他们叫来吧,朝中也该有些新气象了”

 朱朗垫了垫手中的铜钱,脸上闪过满意之色,直接向着坊外走去,而苏观生李承志等人也是紧紧跟上

 保和殿,一众军机府臣皆是坐在堂中,瞿式耜焦琏等人手中此时皆是拿着一枚崭新的铜钱

 瞿式耜检视了一番手中的铜钱,脸上却并不惊奇,新朝再立,重铸新钱用以昭告天下,亦是常有之事

 此时连所在舟山岛的鲁王等人,都已经铸出新钱,粤省朝廷占据天下半壁,铸些新钱又算得什么

 朝中一众阁臣皆知去年宝泉局在铸新钱,只是宝泉局铸钱的耗费皆由宫中内库所出,没有经过朝中户部的账

 殿下铸钱既然没拿朝廷的银子,朝中的一众大臣也并不好多加询问,堂中的众人也是直到今日,方才见得这新钱的模样

 朱朗看着下方的瞿式耜吕大器等人,开口说道

 “瞿阁老以为这新钱能值几何”

 “新钱色泽明亮,火漆旋边,自是品质上佳,只是这定价一事却还需看铜料多少,敢问殿下这新钱一枚含铜多少”

 此时的铜钱其实没有什么汇率可言,民间通行的做法便是称重,先确定铜钱的成色,然后按重量折出铜钱的价值,所谓的当十当百钱,民间是根本不认的

 朱朗看向下方的苏观生,苏观生也是立即起身禀报其铜钱的情况

 朝中这批新钱乃是黄铜钱,每枚新钱用铜八分,用锌两分,对比此时天下流通的各种劣钱来说,新钱已经足以称得上好钱

 新钱成色虽足,但为了能够实现监国殿下尽可能多铸铜钱的要求,这批新钱的重量却从寻常的一钱三四分变为了仅重一钱

 瞿式耜听得苏观生所言,略一思索,便开口说道

 “新钱成色虽好,但毕竟轻薄,臣以为此批新钱两贯当可值银一两”

 朱朗闻言,却是直接摇头,开口说道

 “这批新钱定价,一贯当值一两”

 朱朗千辛万苦从倭国运铜回来,又投入这般多的人力物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解决南方此时的钱荒问题,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获取铸币税

 若是这铸出来的新钱两贯才能换一两银子,那他还怎么赚钱

 倭国盛产铜矿,因此倭国的铜价也极为便宜,海贸司从倭国收铜百斤只要八两银子,再加上运费以及开铸所需的人工成本四两,宝泉局铸造百斤二十贯铜钱,平均要花费十二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