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萧林子

第三五二章新钱(第2页)

 朝廷去年两百万斤铜料,共铸得四十万贯铜钱,共耗银二十四万两

 若按每贯一两的比例,四十万贯便是四十万两,朝廷可净赚十六万两

 但若是按两贯一两的定价,那这四十万贯便只值二十万两,朝廷连铸钱的成本都不够,反而还要往里倒贴银子

 瞿式耜闻言,也是眉头微皱,开口说道

 “殿下可是准备放开兑换,以朝廷库银维持新钱价格”

 朱朗却又是摇头,开口说道

 “朝廷库银尚且不足,如何可放开兑换”

 “这批银子虽是定价一贯一两,但朝廷只许民间以银换钱,却不会开通白银兑付的通道”

 “那此事便绝难成行”

 瞿式耜也是神色干脆,直接开口说道

 正如先前所言,此时的铜钱并不看面值,而是以重量来进行计价,朝廷当然可以强制规定新钱价值,但民间却根本不会买账

 朝廷强制确定铜钱的价值,和先朝之时铸造当十当百钱没什么两样,都不过是一种搜刮民间的手段

 一枚等重的铜钱,上面印上当百两个字,就说这枚铜钱价值一百枚铜钱,谁会去信

 朝廷强定汇率,在初期固然可以快速敛聚起一批财赋,但必然会令民间怨气四起

 瞿式耜想到此处,也是心中一沉,开口说道

 “如今朝中内外安定,只要停战休养一两年,朝廷府库必可再次充盈,若是朝廷强定新钱汇率,必会使民间百姓商贾骚动,请殿下三思”

 “请殿下三思”

 吕大器和何吾驺等人相视一眼,也是纷纷开口附和,朝廷把新钱价值定高,民间百姓肯定不会认账,也绝不会有人主动来换

 但朝廷又要推行新钱,那要怎么办,自然是把这些新钱按汇率折算成银两,然后当成官俸发给朝中百官

 这实际上和先前把官俸折成宝钞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又是一种变相的折色罢了

 这两者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新钱没有宝钞盘剥的那么狠,新钱起码还有一定的价值,但宝钞就当真是拿来擦屁股都嫌硬了

 朝臣此时之所以齐齐反对,就是因为这新钱一旦强制发行,那第一个遭受损失的必然便是他们这些朝中官吏

 瞿式耜陈子壮等一众阁臣皆是出言反对,而右侧的焦琏等人虽然也觉得此事不妥,但几名武臣略一犹豫,却皆是没有出声

 朝廷发行新钱并不属于军事范畴,焦琏这些武臣对钱币财用之事并不了解,与其胡乱开口,不如还是先听从殿下之言

 朱朗看着沉默不言的焦琏等人,脸上也是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一味依从固然不对,但对军队来说,显然还是听话些更好

 朱朗扫了眼下方齐齐反对的一众阁臣,脸上却是神色平静

 朱朗推出新钱乃是为了解决大明此时的财政状况,并不是为了捞一笔就走,若是因此弄得民间大乱,那同样是得不偿失

 “诸位卿家多虑了,朝中推出新钱并非是为了盘剥民间,新钱虽然定价一两一贯,但朝廷亦不可失信于民”

 “孤已另有筹划,可令百姓心甘情愿接受新钱,诸位阁老不妨也来参议一番”

 朱朗说完,就将维持币值的计划说出,而瞿式耜等阁臣听完以后,亦是神色惊疑

 监国殿下的方法听起来确是可行,但这方法先前却从无先例可以参照,众臣也不知这方法真正施行以后,到底会是何结果

 一众阁臣将信将疑,但朱朗却是不再给阁臣们犹豫的时间,直接决定先在粤省试行新钱

 御苑书房,朱朗坐在桌后,两名身着蓝色官袍的男子神色紧张,入了房中便直接下拜行礼

 “臣户部主事海述祖,汪季元,参见监国殿下”

 广州守城之时,朱朗下令全城征粮,海述祖与汪季元两人率先响应,将自家粮库中的米粮尽数捐出

 战后论功行赏,海述祖两人不仅得了个义商的牌匾,更是得赐

户部官身,两人也因此搭上了户部的关系

 去年苏观生在户部推行俸粮折银之制,朝中百官拿到俸禄粮票后,便是这两人所经营的商号负责将粮票折兑成银

 海家经营的商号名为日升号,汪家的则是荣恒号,两家商号在短短两年内便开遍闽粤桂三省,两人也成了粤省之内人尽皆知的豪商巨贾

 此时两名豪商低头站在堂中,脸上却是神色紧张,他们虽然有户部官身,但那当真就只是一个官身而已,并不负责具体事务

 今日两人在家中却是突然收到旨意要入宫面圣,两人哪能不紧张

 朱朗看着下方海述祖两人,开口说道

 “你等两家的商号开的如何了”

 海述祖与汪季元相视一眼,也是恭声开口

 “臣等去年接得户部旨意,便往三省铺设粮号,日升号负责粤东闽省,荣恒号则负责粤西及桂省”

 “按朝廷布置,粤省乃是重点,如今粤省所有府县皆已设有粮号,闽省与桂省的粮号也大部开好,只剩少数偏僻县城还在加紧开设”

 粤省之人皆以为日升号与荣恒号能将粮铺开遍两省,是因为两人献粮有功,当上了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