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巾帼不让须眉

 冀州之事,还没传到青州。

 连款待王脩数日。

 见他告辞,独自一人往返北海,刘备有些不放心。

 又叫赵云挑选几名精锐骑士,带足好干粮,护送回去。

 临走前,刘备亲自相送。

 王脩行礼,使君身份尊贵,无需再送。

 刘备不听,又走了一里地。

 拜别时,说了句:“非为孔郡相,实敬王君也!”

 让王脩热泪盈眶,眼泪汪汪。

 送走王脩后,刘备去看了先前投降的黄巾士卒。

 当时把他们分开安置,虽在服徭役,开林修水渠,却老老实实。

 别的不说,在徭役时,两餐不间断。

 对于降卒来说,已经是破天荒了。

 以前做顺民时,服徭役别说郡县官府有粮食发放,那是连听都没听过。

 皆是自己带口粮。

 有时赶工期,累死累活,全是义务干活,还要耽误自家农作。

 回家一看,稻谷烂在地里。

 种的青葵,被人收割走。

 家里因服役残废的老父老母,饿死在床上。

 想到这,不少降卒就眼里发红。

 那些三老、啬夫,为祸乡里,只一刀呜呼砍死,实在太便宜了。

 应该割肉放血,让其活活痛死。

 有些降卒还听说,平原百姓服役不仅吃的比他们好,甚至还有工钱发放,虽钱不多。

 有好奇心者。

 纷纷向督管他们的军吏,以及路过的百姓打听,为何平原郡就如此不同?

 都是青州人,就你们活的好,我们活的差,凭什么?

 然后才得知,平原郡并非一直这样,从刘使君出任郡相后,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各种小道消息,在安置黄巾降卒的乡里流传。

 使听闻者目瞪口张。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刘备沿路看望,许多降卒不约而同,停下手中活,朝远处的刘备行礼。

 “刘使君!”

 “玄德公!”

 刘备轻笑一一点头。

 身后的随从刘和,赶紧跟上。

 穿过田地,又行了二里,停在了另一队降卒前,目光停留在身高伟岸的妇人身上。

 留着浓髯的军吏,骂完偷懒汉,猝不及防见刘备在身后,急忙施礼。

 妇人伏身割草,略有察觉,抬头刚好看到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