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打到他们称臣!(第3页)

 “胡相何意?” 

 胡永忠作揖道:“无论阴山一役,还是嬴将军亲自率军袭击敌军大营一役,都是小胜,并未将敌军主力打痛。” 

 “若此刻派遣使者,一旦瓦剌不买账,拒绝向我国朝称臣,届时,让陛下的脸面往哪里放?我大周,岂不让世人耻笑?” 

 主动北伐入草原的是大周,派遣使者议和的也是大周。 

 倘若议和失利,后世人会说,大周没有骨气。 

 就像他们这些士大夫瞧不起齐朝末年一般。 

 姬长见胡永忠意犹未尽,目光便一直凝聚在他的身上。 

 而这位肩挑大周两京一十三省的宰执,也在继续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臣的意思是,下明旨,再让嬴将军在九、十月之前,打两到三场大战役,争取使瓦剌主力损失惨重。” 

 “届时再派使者前去,瓦剌定会毫不犹豫的向我大周称臣。” 

 如今,草原最大的三股势力。 

 鞑靼与兀良哈,都已经表示向大周称臣了。 

 只要瓦剌点头,那么,大周就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邦。 

 草原势力称臣这个事,并不简单,是有可能会被草原后世百姓戳脊梁骨的事情。 

 相当于大周向别国称臣了。 

 至于上尊号一事,其意义比称臣的影响还要巨大、深远。 

 比如,大周向别国称臣且向别国君主上尊号,那么大周的皇帝,便是‘儿皇帝’了。 

 草原势力的大汗向大周皇帝上尊号,不也就成了‘儿王’? 

 这是一辈子乃至往后数百上千年,都抬不起头的一件事。 

 所以,瓦剌不可能会轻易地就给大周皇帝上尊号了。 

 “下明旨?” 

 姬长喃喃一声,微微皱起眉头, 

 “胡相是担心嬴卿拥兵自重,白白吃着朝廷供给的军饷、辎重、粮草而不愿尽早克敌制胜?” 

 胡永忠摇头道:“回陛下,臣所言明旨,并非是疑虑嬴将军不会专心北伐。” 

 “而是要借此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我大周要使瓦剌乃至整个草原称臣的决心。” 

 “如若他们不称臣,那么...” 

 说到此处的胡永忠,忽而双眼一寒,将身为天朝宰执的压迫力,一览无余的展现出来, 

 “就打到他们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