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十年之约(第2页)

 “受到牵连的官宦人家更是数不胜数,不是被发配到北方,就是去了蜀地开荒。” 

 “你,本姓是谁家?” 

 妇人听到这里,忽的六神无主,犹豫半晌,又长跪不起,将自己来历说出。 

 原来这妇人,乃是当时受牵连的兵部主事后人。 

 当时的她,还未出生。 

 其父母均被发配到宁夏修建长城。 

 后来,母亲怀有身孕,生下了她。 

 按照常理来说,罪人之后,不准读书识字。 

 但那兵部主事一家,早先都是书香门第。 

 于是,妇人娘亲,便偷偷地教了那妇人一些文字诗集。 

 后来上皇登基后第十年,因在上皇治下,国泰民安。 

 所以当时礼部尚书上奏,希望可以赦免因蓝定远一案受到牵连的后人。 

 上皇虽说答应了,可也只是赦免她们修建长城的劳作,不用受苦,但依旧是以罪民的身份活在这世上。 

 毕竟,上皇不能否决太祖皇帝的决定,不然,就是不孝。 

 思来想去,也就搞出那么一个折中的法子。 

 后来,那些罪民之后,可以像寻常百姓一样,可以娶妻生子。 

 男性后人,仍旧是罪民,三代以后才赦免。 

 而妇人之后,则不算是罪民。 

 不过,若罪民或是妇人之后,因涉及国法或是牵连到什么案件,罪民的身份,依旧往下沿袭。 

 说白了,这所谓的罪民,其实跟奴隶没有什么两样。 

 妇人是担心,再因为自家丈夫的事情,牵连到二郎,所以不敢报官,又生怕报官没用。 

 忽然想起她丈夫常常提到的嬴大将军。 

 于是,便连夜赶来京城。 

 说到底,是这妇人怕牵连到自家孩儿的前程。 

 毕竟,罪民之后,法不青睐。 

 如今,妇人又担心,因她罪民的身份,嬴渊不会出手相助。 

 于是再一次连忙叩首道: 

 “请伯爷您放心,只要伯爷答应为民妇做主,民妇罪民一事,绝不牵扯到伯爷。” 

 嬴渊好奇道:“你打算用什么法子,不将你的身份牵连到我?” 

 妇人一愣,思虑良久,最终将目光落在由嬴渊揽在身前的孩童,哭腔着说道: 

 “只要伯爷肯为民妇做主,民妇愿自缢,绝不牵连到伯爷。” 

 听到这里,嬴渊不由得接连大笑。 

 就连于节庵、蓁儿二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见状,妇人有些不知所措。 

 嬴渊朝着蓁儿使了个眼色。 

 蓁儿顿时会意,忙将妇人搀扶起来。 

 随后,嬴渊正色道: 

 “你们赵家的事情,我揽下了。” 

 “不仅如此,我还会给你良籍,从此以后,二郎这小子,也不会被人说成是罪民之后。” 

 那妇人听到此处,顿时觉得不敢置信,似乎就像是她自己听错了一般, 

 “伯爷大恩大德,民妇百世不忘!” 

 说着,就又要下跪。 

 幸而被蓁儿搀扶住。 

 嬴渊看着面前的孩童,语重心长道: 

 “帮你们母子,可不是白帮,有代价。” 

 妇人一愣,心中暗想,不知堂堂伯爷开的价格,她们母子,能不能给得起,又该拿什么给。 

 下一刻,嬴渊又抬头看向于节庵,“你觉得这孩子如何?” 

 后者跟随前者日久,能从前者的目光里,看出几分欣赏的味道。 

 嬴渊重视人才,这在军中或是于节庵眼里看来,并不是什么秘密。 

 “老师的眼光一向很好,既然老师中意,又何须再过问学生呢?” 

 于节庵的一声老师,顿时让妇人知道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嬴渊捏着孩童的脸颊,笑呵呵道: 

 “你此前在马车里说,要为我卖命,可还作数?” 

 赵二郎正色道:“只要你能为我爹,为我姐报仇,我就为你卖命。” 

 嬴渊猛地一拍桌子,差点将这对母子给吓到, 

 “说得好,男子汉大丈夫,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 

 赵二郎伸出一手,“你若不信,可拉钩。” 

 嬴渊一愣,旋即又一笑,“好,拉钩。” 

 待二人拉钩之后。 

 嬴渊忽然一改笑意,沉声道:“给我磕三个响头。” 

 正当赵二郎困惑之时。 

 他的母亲,就已经走到他的跟前,“伯爷让你跪,你就跪,快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