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秀才(第2页)

“二郎啊,你是不是记错了。”

“朕自幼躬读圣贤之言,说过这等有辱斯文的话么?”

元威听罢,不禁翻了个白眼,暗自腹诽:

看您那嘚嗬样儿,还没说过呢?

都可以给您编纂一册“经典语录”了。

不过,他可不敢真这么说,脸上露出了二哈般的笑容:

“陛下不必自谦,这可是金句,朝野内外,若是来不上几句,都不敢说自己是皇城脚下混的主……”

宇文衍一听,顿时哭笑不得。

奶奶滴熊。

偶尔说出的牢骚话竟成你们显摆的资本了?

去你大爷的。

这是什么妖风邪气!

小皇帝懒得跟元威掰扯这些,轻瞪了他一眼。

起身准备去朱满月的宫殿吃长寿面去。

这时。

礼部尚书宇文善来了。

元威知道皇帝有正事要谈,便退出了大殿。

“许国公,应试结果出来了是么?”

宇文衍回到茶台坐下,一边泡茶,示意其入座,笑问道。

“回陛下,正是!”

“本次县试、郡试同一天进行。”

“参加县试的有七十余万人,比三年前增加了二十来万。”

“有近十五万人成绩合格,获得童生资格。”

宇文善说着,双手呈上关于县试的统计数据。

“另外,首次县试成绩合格的十万余童生,只有六成继续在县学就读。”

“七万多名童生参加了首次郡试,有七百名学子成为秀才……”

对于首次县试的童生,只有六成继续求学,小皇帝早有心理准备。

能超过五成,他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这些童生大多是10到15岁的半大小子。

对于底层的自耕农家庭来说,已经能顶半个劳力了。

在宇文衍筹划的科举取士没有真正落实前,哪怕读完县学有可能找个账房的活计。

对于底层百姓的吸引力也不是很大。

人情社会下,没权没势的平民百姓子弟,就算有这样的活计,也很难落到他们的头上。

倒不如在家帮衬父母下地干农活,至少粮食丰收了有一口饱饭吃。

一时间,宇文衍也很难改变这种“读书无用”的现状。

不过,对于那些家庭困难,天资聪颖的好苗子,官府会资助其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