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飘落的记忆
第481章 秀才(第3页)
人才难得,不能让一些天赋高的孩子打小就被埋没了。
首次郡试。
晋升为秀才的概率才百分之一,可谓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这些秀才比起历史上“八股取士”下的秀才来,地位大有不如。
朝廷只赋予了他们官方的认证。
有资格成为一名官办乡学、县学的先生,能领一份月钱。
或是允许开办蒙学私塾,自主创业。
能够通过郡试,至少精通县学以下的经典、书籍。
做县学的先生是完全可以的。
后世八九十年代,偏远地区中、小学的代课老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初中毕业生。
朝廷每年都会举办“珠算”、“记账”等专业技能的考试。
合格者将获得官方颁布的证书。
考证对象不受限制,哪怕你是自学者,一样可以报名参加。
技能考试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对于考上秀才的学子,大多都能拿下中级证书。
若是放弃学业,进入商途,凭这两样技能就可获得大小商行的青睐。
这样的证书比起后世泛滥成灾的诸多证来,含金量可是高多了。
小皇帝翻看宇文善呈上的统计数据,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另外。
御史台察院专门监察此次应试的御史奏报。
从考试,阅卷,到名次确定,全程均是按照既定流程严格执行。
没有发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
这是宇文衍最为看重的,如果应试的基本公平性,权威性都破坏了。
那么他设想的科举取士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许国公,礼部和各郡、县官府都做得很好,评些优秀衙署及个人表彰一下。”
“名单由你定,朕只要求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即可!”
别看这种“荣誉”虚得不行,但却很好用,激励效果有时甚至胜过财帛。
毕竟,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为官一生,都希望落个好名声。
“臣遵命!”
宇文善笑盈盈地拱手应了下来。
小皇帝相当于给了他一次施放恩惠的机会。
他只需遵照皇帝的要求确定名单。
不论表彰对象是谁。
都会记一分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