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 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页)

 “是,殿下。”

 刘据起身,

 众人这才发现,太子殿下所着衣服上,连文饰都没有,就是极素的玄色。

 霍光、桑弘羊、石建、石庆等人随太子据退到里室,

 站定,太子少傅石庆便开口道,

 “殿下,稍近的三辅地能控制,但稍远的郡县,朝廷的政令可就下不去了,万不可任由其发展。”

 霍光和石建都与太子殿下密谈商议过,知道太子据准备了三道枷锁,可石庆却不知道,故有此一说。

 闻言,太子据看向石庆,

 笑道,

 “你以为如何?”

 太子少傅石庆手呈刀型,刀斩乱麻,向下一挥,

 “殿下可在地方置监察,充朝廷耳目。”

 “常设,还是期巡?”

 “常设!”

 太子据摇摇头。

 见殿下不满意,初来乍到的石庆有些丧气。

 太子据开口道,

 “监察如名器。”

 石庆在心中接道,

 不可假于人。

 地方监察权,是最强大的权力,没有之一,

 甚至比地方财权、军权、政权都还要重!

 在古代,只要掌握了地方监察权,就可以快速催化出一个地方军阀!

 其实,汉时地方制度便有分权意识,如一郡一县,分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权之法在赵宋时登峰造极,

 所以,不要说什么三权分立是西方始创,咱老祖宗早就玩腻了,只不过是没写成理论而已,在老祖宗看来,政斗权谋这玩意就是刻在血液里面的本能啊?还需要写出来吗?

 按常理说,地方军权、财权都是重中之重,实则不然,二者都不如地方监察权。

 太子据之所以很谨慎的使用地方监察权,是因为,此例一开,在古代这种信息传代缓慢的背景下会完全失控,大概率弊大于利。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不说远的,如果历史没被刘据改变,再过几年,便宜老爹会弄出个新官职,

 刺史。

 刺史就是州牧,负

责监察地方的官职,监察范围极广“强宗豪右、郡守国相。”

 本来有些监察官职设立是用来监察皇帝的,刘彻反手一转,把朝向自己的监察体制,全都朝向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