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
第225章 氘氘聚变(第3页)
既不经济也不实惠,效率还低。
如果要将能源供应模式从氘氚聚变转为氘氘聚变的话,李青松便需要将目前所拥有的,总数约32.6万座核聚变电站的数量提升到现阶段的四倍,才能保持同等规模的电力供应能力。
并且,因为氘氘聚变对温度与压力要求更高的缘故,每一座核聚变电站的建设难度也将提升到原来的两倍以上,成本极大提升。
这是何等庞大的建设任务!
但……没办法。既然决定要在飞马座v432星系之中完成科技层面的突破,那,不管再大规模的建设任务,都必须要迎难而上。
那就造!
李青松做出了安排与布置。
在确保自身工业体系维持正常运转、质子衰变探测器与众多细分领域和应用层面的研究正常进行的情况之下,李青松足足抽调了约5亿名克隆体投入到了核聚变电站的大规模升级改造新建任务之中。
工业系统再度开始全功率生产,天量的零部件和配件以及机械生产出来,在众多重型飞船的运送之下来到了一颗颗星球之上。
神工ai依靠量电超算的澎湃算力再度大发神威,无数人形通用机器人和智能机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劳动,控制中心那里,众多克隆体与蓝图工程师日夜轮换,一刻不敢耽误。
很快,第一座氘氘聚变发电站便建造完成。
它具备与一座标准化的氘氚聚变发电站等同的规模,但一座氘氚聚变电站每小时能发电约30亿度,此刻这座氘氘聚变发电站每小时却只能发电7亿度左右。
对应的,它每天需要消耗氘气约两吨左右,并生成约750kg的氦3。
新的氘氘聚变电站投入运行,于是之前那座氘氚聚变电站的功率便下调了一些。
等四座氘氘聚变电站投入运行的时候,那座氘氚聚变电站终于完全停机。
对应的,这四座氘氘聚变电站每天能生产的氦3质量达到了3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