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在清朝征服者爱写作

第84章 潼关学校

征服者征大人的豪华马车抵达潼关已近傍晚,夕阳的余辉将这座古老城市的街道和房屋镶上一层金色的光芒。街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然而,他的心情却比眼前的喧嚣更加沉静。随着此次行程的推进,征大人逐渐意识到,尽管自己肩负着康熙帝的密旨,要行遍大清国,考察民情民意,但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责任的沉重。在这个与外界交流频繁的交通要冲潼关,他看到了无数的民众,但也看到了许多困扰这个地区、乃至整个帝国的根本问题——教育。

 他知晓,尽管清朝表面上已步入盛世,但在广袤的国土上,文化教育的普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和小镇,学堂稀缺,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潼关虽为商贸重镇,但这里的教育水平显然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很多商人和农民子弟连最基本的读写能力都没有,这让他感到一阵痛心。

 当晚,他与潼关的县令曹德贤进行了一番长谈。曹县令是一位正直、勤勉的官员,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地方财政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潼关的教育事业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推进。两人经过深入交流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必须着手修建一所新的学堂,不仅要让潼关的民众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要为当地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个学堂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地,更应当成为激励百姓努力向上、改善生活的象征。

 “征大人,您若真心想要为潼关百姓做些什么,修建一座学堂,培养后人,绝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业。”曹县令在谈话中言辞恳切,眼中透露出对教育的深切渴望。

 征大人点点头,他深知这项事业的意义。他已下定决心,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一定要将这座学堂建设起来,为潼关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此,他决定启用大内侍卫和御林军进行协助。虽然御林军主要负责皇宫的安全,但作为精锐之师,其建筑和工程作业的能力也不容小觑。而大内侍卫,身为皇帝的亲军,纪律严明,管理能力极强,是他执行任务时最值得依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