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起始线面若桃花

第13章 特殊艺术教育的宇宙创艺德布罗意波假说的创作启迪(第2页)

 林晓和苏然致力于引导特殊群体理解并运用宇宙创艺德布罗意波假说的创作启迪。他们通过举办微观与宏观创作工作坊、物质与精神融合讲座等活动,帮助特殊群体学会在创作中平衡微观与宏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期望借此让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在多个层面展现独特魅力,为宇宙艺术带来更多兼具深度与表现力的作品,持续提升特殊群体艺术创作的多元价值与艺术感染力。

 特殊艺术教育的宇宙创艺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创作思辨

 在探索宇宙创艺德布罗意波假说的创作启迪后,林晓和苏然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出发,提出“特殊艺术教育的宇宙创艺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创作思辨”理念,为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在个体独特性与群体共性方面带来新思考。

 泡利不相容原理表明,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态。这一原理强调了微观粒子的个体独特性,即使处于同一原子系统,每个电子都有其独特的量子态。

 在特殊艺术教育领域,此原理可类比为特殊群体艺术创作中个体独特性与群体共性的关系。特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在艺术创作上可能存在一些共性,比如因身体或心理特点,在感知世界、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然而,如同原子中的电子,每个特殊群体艺术家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风格和表达诉求。

 从个体独特性来看,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应鼓励艺术家充分展现自我。例如,一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画家,可能因对色彩独特的感知,偏好使用高饱和度且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在艺术世界中的“量子态”,使他们的作品区别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