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技导之困,破局之喜

技导之困,破局之喜

 “教书先生?那倒不至于,您老可是国宝级专家,怎么能屈尊去教那些泥腿子?”李明嘿嘿一笑,凑到徐光启跟前,“我的意思是,咱们得想个法子,把您这一肚子墨水,给‘复制’几份出来。”

 徐光启一听,胡子都气歪了:“复制?你当老夫是印书呢?还复制几份?你咋不说‘Ctrl+C’、‘Ctrl+v’呢?”

 “哎,您老还真别说,我就是这意思!”李明一拍大腿,“咱们虽然不能复制您这个人,但可以复制您的知识啊!咱们可以办个‘速成班’,挑些有经验的、脑子灵光的农民,集中培训一下,让他们成为‘技术指导员’,再去教其他人,这不就成了?”

 徐光启听了,眉头紧锁,捋着胡须思索起来。

 这法子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细想之下,似乎又有点道理。

 眼下这情况,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种子,没人指导,也是白搭。

 “这……能行吗?”徐光启还是有些犹豫,“那些农民,能学会吗?”

 “能不能行,试试不就知道了?”李明信心满满,“您老就负责出题,我来负责找人,咱们双剑合璧,保证把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

 说干就干,李明立刻行动起来。

 他找到地方基层小吏丁,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丁小吏一听,眼睛都亮了。

 这可是个大好事啊!

 要是真能把新技术推广开来,那他这个小吏,也能跟着沾光啊!

 “李大人,您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丁小吏拍着胸脯保证,“我这就去召集人手,保证给您找来一批最优秀的农民!”

 有了丁小吏的帮助,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

 很快,一批有经验、脑子灵光的农民就被选拔了出来,集中到了徐光启的实验田里。

 “速成班”正式开课,徐光启亲自上阵,讲解新稻种的特性、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等。

 李明也没闲着,他在一旁“打下手”,负责把徐光启那些文绉绉的术语,翻译成农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

 “老徐讲的这个‘氮磷钾’,就是庄稼吃的‘饭’,氮肥管长叶子,磷肥管开花,钾肥管结果,一样都不能少!”

 “还有这个‘病虫害防治’,就是给庄稼‘看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别等庄稼病入膏肓了,那可就晚了!”

 李明一边讲解,一边还时不时地穿插一些笑话、段子,把课堂气氛搞得十分活跃。

 农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爆发出阵阵笑声。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培训过程中,不少农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这新技术也太复杂了,什么‘氮磷钾’,什么‘ph值’,听都听不懂,更别说用了!”

 “就是,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也没见饿死过,干嘛非要折腾这些新玩意儿?”

 “我看啊,这新技术就是个噱头,根本不靠谱!”

 面对这些质疑声,李明并没有气馁。

 他知道,改变人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心里有顾虑,这很正常。”李明站在人群中,大声说道,“但是,咱们不能因为害怕改变,就永远停留在原地不动啊!咱们得往前看,得试试新的方法,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是,这新技术要是失败了,咱们这一年的收成可就全完了!”一位农民代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位老哥说的有道理,风险确实存在。”李明点了点头,“但是,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啊!咱们可以先在一小块地里试种,如果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这样不就把风险降到最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