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666章 朱桢的禁忌(第2页)

 

叛逃大宁?

 

这种事他做不出来,更何况也没那么容易。

 

可现在却成了把柄。

 

他谏言求和并不是因畏惧大宁,而是当下只能如此。

 

只有委曲求全,才是生存之道。

 

黄征懒得解释,也不屑解释,他直接道:“你可随意禀奏陛下,看陛下如何定夺。”

 

“陛下是上天派来挽救梁国,岂能昏庸到是非不明,如你这般的奸臣才是罪该万死!”

 

王圆分明看到黄征眼中的愤恨之色。

 

他深知黄征嫉恶如仇,而今他已成为其眼中的“奸臣”。

 

没有办法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王圆面色冷峻,再没有多说一句,便前去禀奏。

 

朱桢直接召见了他,随意问道:“可有查到什么?”

 

“查到黄征一本手记,倒并不算什么证物,还请陛下定夺。”

 

王圆深谙禀奏之道。

 

你直接说一个人的坏,就会让人觉得你有私心而不信任,不能直说,最重要的是引导……

 

“黄大夫对元武帝很是推崇,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想来他不会做出通敌之事。”

 

朱桢已经细看起来。

 

他对内容走马观花,却觉得那些推崇之言颇为刺目。

 

如此新政,何愁大宁不强盛?

 

元武帝文治武功皆备,大梁危矣……

 

这都是黄征写下的话。

 

朱桢面色难看到了极点,看到这些话,他就回想起在大宁受过的两次屈辱。

 

关宁这两个字就是禁忌,他更无法接受梁国朝臣对其的称赞,这触动了他的逆鳞!

 

王圆也没想到陛下决心如此重,在这几人中可是有一位内廷大夫,陛下竟然都默许了,这让他的压力很大,必须要做出些实绩才能交代……

 

随后,他就开始了严查。

 

初查并没有成效,这些都是朝廷重臣,自然也不可能有通敌之嫌。

 

只是随着查办,事态也越来越重,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朱桢依旧默许。

 

他有两种考虑,其一是真的想要查查是否真有通敌的人,或者说是有这样的想法。

 

其二,是想要借机压下这股求和之风。

 

朝局开始动荡,王圆作为主使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要么急流勇退,偃旗息鼓,咱们刚正不阿,勇往直前。

 

有一个事实已无法改变。

 

那就是,他已经得罪人了,想要不被报复,就只能不给别人机会。

 

关键还是证据。

 

既然无法查问而出,只能从亲朋好友询问,或从家里找出。

 

王圆虽然持天子剑,但也不能扣着人不放,留给他的时间有限。

 

他的手段更是激进,也终于有了些眉目。

 

在内廷大夫黄征的家里搜到一本册子,这个册子里记得正是元武新政的内容,还有关宁领兵打仗的详记。

 

这倒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黄征还做了笔记,写了摘要心得,还不吝啬赞美之词。

 

其实也不算赞美,只是分析。

 

比如元武新政中各项改革,他分析的很是详尽,并有推崇之意……

 

王圆大概翻看,激动不已。

 

总算是有了收获!

 

黄征跟他同为内廷大夫,并且都算是二皇子朱稷的人。

 

当时,朱镇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