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699章 朱桢的醒悟

朱桢停止杂乱的思绪,又开始处理奏章。

 

他觉得自己近期出了些问题,应该是在从大宁回来之后开始的。

 

或许是在大宁受到的屈辱太重,又或许是求和希望破灭有太多的压力……

 

在宰相庞师古甍逝后,他去了皇陵,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前前后后待了有三年之久。

 

也是在皇陵,他的心得到了磨砺,才开始变得强大。

 

他开始回顾。

 

回想二皇兄跟他说过的话,或者说是教导。

 

成大事者,首要有一颗强者之心!

 

朱桢发现自己的强者之心,在元武帝关宁面前变得极其脆弱……巨大的压力之下,让他惶恐不安,患得患失,从而影响到了决策!

 

他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才发现错了!

 

是自己带头掀起求和之风,可在这股风难以遏制后,用激进手段处置。

 

在他平复后,寻来被第一个处死的重臣黄征的“罪证。”

 

那是一本心得笔记,写了元武帝自新朝建立实行的元武新政,并且还有详实的分析……

 

不只黄征有这样的手记,后来查办的很多官员,也都是因此而定罪。

 

现在看来,他们并非推崇大宁,而是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朱桢在皇陵待了三天两夜,终于找回初心,并且他翻看了所有手记,从中悟出心得。

 

错了!

 

大错特错!

 

他不该把自己的不快发泄于朝臣,有多少一心为国的人死于这场“文字狱”!

 

朱桢幡然醒悟,他知错,但不能认错,只能是尽可的弥补。

 

而在这过程中,充当他刀刃的内廷大夫王圆,还未被处置,或者说还不到时候。

 

重用王圆并没有错,为了巩固政权,他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在他的默许下,王圆吸纳招募能臣干吏,组建了拱卫署!

 

拱卫署的职能是查处妖言惑众,谋逆反叛等大罪者,这是它最初的职能。

 

像那些谏言求和,推崇大宁的人就是被定了这样的罪名。

 

原本在朱桢皇陵醒悟后,准备将其取缔,可在看到了黄征的手记后,却又改变了想法。

 

其中写到,为维护统治,巩固政权,元武帝建立锦衣卫,侦查臣下言行,监察民情。

 

朱桢起了效仿之意,便对拱卫署不断放权,允其不经司法,自建刑狱,可侦查,逮捕,审问。

 

而今,拱卫署又有新职,即为朝廷收缴钱粮,充盈国库。

 

这也是朱桢学来的。

 

黄征手记中有言,大宁新朝初建,民生凋敝,元武帝聚权贵势要之财用于民生,使得国富民强。

 

梁国如此情势,为何不能直接效仿?

 

百姓贫穷,权贵势要却极其富裕,别的不提,朱镇掌权时,就大肆敛财,军贪众多。

 

这种脏事,当由拱卫司来办,直接定一个谋逆反叛罪名,便可直接抄家。

 

朱桢已经尝到甜头。

 

他当然知道这样做,或许会引起一些不好影响,可也只能这样做。

 

等有了钱以后,朱桢下一步就会效仿大宁,实施以工代赈,赈济生民……

 

国力一点点积蓄,自有翻身之机,并且他已派出使臣去了西域寻求援助。

 

梁国地处中原西南,与西域接壤,他的父皇在位时,跟西域几个番国相交甚好,战时得西域大宛国援助西域良马,充实军备。